“大学语文”,或称“大学国文”。“国”指其民族之归属,彰显其作为民族母语的价值属性,“文”,则揭示了其重点所在——以“文”为中心,即着重于典范的书面文本的研读。国家近些年出台的相关文件也指出:我们要重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高校要创造有力条件,向全体大学生开设语文课,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道德情操。据《每日邮报》报道,英国政府投放1000万英镑(约合8650万人民币)在英国公立学校推进汉语教育的计划正式启动。英国政府的目标是到2020年,培养出5000多名中文流利的学生,保证英国更具国际竞争力。这个消息被凤凰网、新华网等多个网站转载,引起社会热议。据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孔子学院总部网站的统计显示,全球13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这充分说明汉语热已经逐步到来,让我们为之振奋和自豪。然而,在国际汉语文化大繁荣的时候,我们更不能让外热内冷忽视母语的现象继续下去,更不能让语文教育长期止步高考,不能实现终身教育。诚然,我国的大学语文教育问题很多,积累的时间也较长。但大学生素养提升有需求,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有责任,大学语文教育既应该也可以进行改革。讳疾忌医或者视而不见,都只能加剧问题的积重难返。只有不断去探索、发现、总结、分析,从历史的厚度和世界的宽度去思考,借鉴其他学科的更多理念和方法,才能让大学语文教育迸发新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