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民族主义: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在印度》要论证的是,宗教是印度民族主义的核心。《宗教民族主义: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在印度》首版于1994年,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民族主义是世俗的,而基于宗教的社区动员活动则属于地方自治主义。所谓“地方自治主义”指的是基于特殊社区利益的、非法且边缘的政治活动。《宗教民族主义: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在印度》改变了这种观念。时至今日,大多数学者都已经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对于所有形式的印度民族主义运动来说,宗教并不处于边缘位置,而是牢牢地占据了中心地位。《宗教民族主义: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在印度》的基础是作者在北印度朝圣地阿约提亚进行的田野调查。在那里,作者见证了阿约提亚寺庙之争中印度教动员的萌发,印度教徒们想要把建在已毁的、所谓的印度教罗摩神(印度重要的史诗之一《罗摩衍那》中的英雄人物)出生地遗址上的清真寺迁走,而这一清真寺则是在16世纪由莫卧儿王朝的巴布尔大帝所建。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这场反穆斯林运动就成为了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核心,并延续至今。自从1994年《宗教民族主义: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在印度》出版至今的二十多年里,占多数的印度教徒和占少数的穆斯林之间的关系日益恶化。就在这二十几年间,相对多元宽容的政治风潮已然被更为激进的多数主义所取代。《宗教民族主义: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在印度》中对宗教仪式和宗教想象的人类学研究,一方面为民主选举的政治科学提供了其他选择余地;而另一方面.则准确地解释了印度政治中印度教民族主义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