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提升社会主义自由观意识形态话语权
第一章 自由的历史哲学视界
一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自由概念与心性自由观念
二 启蒙、理性的自由运用与公共理性
三 马克思早期自由思想变革的五个节点
四 两次提升、两个和解与历史进步
第二章 自由的道德哲学视界(上)
一 德性与自由:道德的两个基本构成因子
二 自由、权利与德性
三 主体性道德人格、道德能力与道德的“实践教化”
四 自律、利益与道德的演化
第三章 自由的道德哲学视界(下)
一 德性与自由的融通:康德伦理思想的一个旨意
二 同情与意志形而上学:叔本华关于道德基础的思想
三 自由优先于德性:罗尔斯伦理思想的一个原则
四 “伦理的终结”与“道德的解放”:后现代伦理的宗旨
第四章 自由的政治哲学视界
一 青年马克思对“政治解放”境遇的自由及其悖谬的辩驳
二 马克思“人的解放”视域中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个人自由
三 劳动·自由·公正:“一体两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自觉
第五章 自由的人学哲学视界
一 马克思恩格斯“个人的自由发展”思想的三个面相
二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市民-公民”观念及其批判意蕴
三 人与物关系的科学阐释与价值定向
四 身心自由、德性与真实自我
第六章 自由的实践哲学视界
一 当代中国人自由观念的三个转向
二 “美好生活”的自由逻辑
三 “美好生活需要”内涵的自由意蕴
四 陌生化境遇中的社会心态及其道德风险
第七章 自由的生态哲学视界
一 自然、自由与生态文明
二 “人的自然本质”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的统一
三 现时代的“身体生态”危机及其伦理消解
四 “自我实现”的生态维度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