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浓烈的抒情风格和“自叙传”色彩,这与他自身的人生经历、精神世界的漂泊挣扎,对文学的独特理解有关。在创作中,他既书写了那个时代个体的情欲纠葛,也写出了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人道主义情怀,表达了一个在外游子对祖国深厚的爱。在作品中,他不加掩饰地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他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甚至病态大白于天下,以自己的身世、感受、体验集中表现旧社会压迫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作品中所运用的大量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这是感伤的弱者的情调,浪漫的青年觉醒者的理想,也是反压迫的民主主义者的倾向,形成了郁达夫独树一帜的风格,大大拓展了现代小说的样式和表现力。郁达夫的小说中,弥漫着的颓废、憎恨的伤感,绝不是与时代思潮格格不入的情调,而是在病态地发泄从封建礼教羁绊中觉醒了,却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悲怆与苦闷。当郁达夫慨叹自己的生不逢时,他将他的所有不幸、所有烦恼、所有悲苦,一齐指向黑暗的军阀混战时代;他针对不人道的社会制度发出的强烈的哀鸣和控诉,反映出的是他鲜明的态度、强烈的情绪,引起了众多年轻知识分子的共鸣。然而,郁达夫作品中这种无以复加的伤感。并未让他放弃对理想、幸福的追求。无论是伤感压迫得他喘不过气来,还是无奈逼得他几乎坠入颓唐境地,他的心中总有一个诱惑着他的理想——爱的真挚美好。郁达夫对女性的痴想,一方面是“自我”理想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映射出“五四”新人追求自由、正义的光芒。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曾说过,女人和儿童的发现,是欧洲近代文明的产物。而对五四时期的中国来说,对女性的赞美和痴爱,不仅仅是一种现代意识的表现,更是对封建礼教*直接无情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