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即权势者和伪君子。《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都是权势者的代表。他们有权有势,但对周围人的命运毫无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无丝毫热情,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他们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统统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就是毫无道德之心的伪君子。鲁迅的小说中描绘的是平凡人,平凡人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入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随时都能让人有惊人的发现,注意到平时人们注意不到的特征。孔乙己是一个饱满的艺术典型,集中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悲惨的一生见证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狂人”是一个封建制度的叛逆者、批判者,他的感受和独白,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明确而坚定地指出,封建社会的本质就是吃人。《阿Q正传》塑造了阿Q这个不朽的流浪雇农的典型形象,挖掘了以阿Q“精神胜利法”为代表的民族性格痼疾。对民族劣根性的发现、暴露和批判,几乎贯穿了鲁迅小说创作的始终,这也是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成就之一。在鲁迅的小说中,人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对时代和社会人士的认识深度,也可以感受到他对民族命运和前景真知灼见的强烈的使命感。这种强大的艺术魅力源于他对人、对生活细致人微的描写,对人的内在心理入木三分的刻画,这种高超的艺术功力,在鲁迅的小说创作中无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