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教材第五版修订是在我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经济从高速增长逐渐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本次修订,调整与修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生跨阶段的重要变化时期,再来审视“税收”这一调控工具,可能就会有更新的角度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具体来讲,即是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来分析、解释税收政策与制度的调整,使税收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作用,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二,教材章节结构有一定的调整。《税收学》的主干内容为关于“税收”这一特定经济范畴的运行规律的基本理论,这部分内容比较稳定,相应章节变动不大。而描述、诠释基本规律的实际税收政策、制度却会因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产生较大变化。在本次修订中,由于原为“税制革新”的大部分内容已经实施,故将原第13章的内容分解到其他章节来表述。同时,为体现我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而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税收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增加了“国际税收理论与现实”一章,阐述“关税制度与贸易摩擦”“增值税的国际协调与挑战”“跨境所得的重复征税、避税与反避税”等理论与现实问题,帮助读者从国际贸易视角理解税收的功能与作用。三,将近几年体现“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相结合”的税改政策、制度融入教材中,例如,“营改增”以后增值税税率、进项税额抵扣规定的调整,个人所得税的改革等。对于这部分内容,《税收学(第五版)/经济管理类课程教材·税收系列;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简要介绍改革内容的基础上着重讲解和分析改革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效应等实证性理论观点。这一部分内容需要读者结合“中国税制”等相关课程一并学习与理解。四,对相关数据进行更新并分析其所反映的变化趋势。这是基于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各项数据进行的归纳与分析,希望获得规律性结论。这种数据更新的意义已经远超数据统计本身,我们希望通过对数据变化的分析揭示税收政策调整的内涵。例如,对我国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的分析,即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变化的内在要求与规律。再如,在对我国税制结构的分析中,不同税类、税种收入比例的变化即反映了我国税制结构调整、优化的趋势与效果。五,注意反映我国税收管理改进的进程与效果。在前几版教材中,对我国的税收管理问题,我们更多地是从理论应然和现存不足层面进行介绍的。实际上,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税收管理已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在某些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此次教材修订注意了与时俱进,凸显在信息化背景下税收管理的理论进步与制度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