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八月,王阳明的门人薛侃刊刻《初刻传习录》于江西赣州。刊本内容包括正德七年(年)至正德十三年的王阳明语录,分“徐爱录”“陆澄录”和“薛侃录”。此初刻本正是今本之上卷《传习录》上卷是王阳明讲学的语录,由徐爱、陆澄和薛侃所辑并经王阳明本人审阅而成,主要阐述了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即为物及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
一、心即是理——徐爱录
1.徐爱引言
2.亲民与新民
3.寻找至善的两个歧途
4.此心纯乎天理之极
5.知行合
6.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二、格物无动静之分——陆澄录/
1.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
2.圣人之心如明镜,无物不照
3.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
4.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
5.看得一性字分明,即万理灿然
6.名正言顺,一举而可为政于天下
7.圣人不消说“夜气
8.权变之道,须是因时制宜
9.精、气、神,三者为
10.学者须先从礼乐本原上用功
11.切己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日见之精微
12.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数尺有源之井水
13.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14.中只是天理,无所偏倚
15.主客消融,万象森然
16.功夫难处,全在格物致知上
三、一以贯之——薛侃录
1.心之神明,功夫方有着落
2.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
3.”惟患夺志“,恐为学之志不真切
……
中卷
明嘉靖三年(1524年)十月,王阳明的门人南大吉命其弟逢吉校刻《续刻传习录》于浙江绍兴,分上下两册,上册即《初刻传习录》,下册为王阳明论述学术的书信九篇,并附“示弟立志说”和“训蒙大意”,此续刻本即今本之中卷。
下卷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王阳明的门人钱德洪于安徽宁国水西精舍刊刻《传习续录》(在此之前,钱的同年曾才汉已先于湖北荆州刊刻了《遗言》,钱在此基础上进行删定而定《传习续录》刻本)。此刻本即今本之下卷。
次年,钱德洪统前三录付黄梅尹张君刻于湖北蕲春的崇正书院,分上、中、下三卷,《传习录》始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