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玩水”是中国文人的强项,一有机会一定会亲临实地畅游且吟咏一番,有条件的话还要在石壁上题诗作对。都城风景一向是文人士大夫热衷歌咏的题材,但唐宋诗文却较少出现北京西山,除了王朝控制力的原因外,更多是其风景未经“锤炼”,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上还无法与唐宋都城周边的山水风景相比。真正使得西山风景变得系统化、审美化的是金章宗完颜璟在中都西北郊建立了著名的“八大水院”。此后,西山山脉中的险峰奇崖、幽泉玄洞、松林禅寺,竞相称为文人雅士探幽、吟咏的对象。 明代是文人书写西山的黄金时代,尤其是明成祖迁都以后,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在翘首期盼考试结果之际会深度游览一下西山,文官在政务之暇也会入深山探幽。由于交通的原因,明代文人游览西山的节奏很慢,往往一个景点就能够盘桓数日,如此方能品味其中佳妙之处,当然有时也会因为兴味索然或者天气过于寒冷而中途返回。此外,明代文人书写西山也开始向纵深发展,一是出现了力图表现西山全貌的组诗,一是出现了专门写西山的游记散文,其中写得最好的当数明末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 清代,由于皇家园林的大规模建设和扩展如同圈地一样,将不少别致的风景框进了禁苑,清代帝王写西山的诗作呈井喷状态,清代御制诗的很多作品都与西山有关。近代文人写西山,则从单纯自然物象的赞叹开始朝城市与山林、玄想与人生等多元层面展开。 本书按历代西山诗文热衷表现的主题进行了阅读分类,按以下七章进行叙述:春秋四时;夜宿晓起;雨雪风云;奇树怪石,幽泉玄洞;险峰秘崖,游鱼啼鸟;长堤柳桥,孤亭高台;繁花静月,禅意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