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初稿)
自序
第一篇 学说体系的讨论与争议
1.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逻辑问题——兼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3.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争议问题
4. 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5. 从重大问题的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
6. 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
7.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什么
8.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若干热点、难点问题
9.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
10.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观层次的相关问题
11. 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
12. 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13.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
14. 哲学思维与领导能力
15. 学习艾思奇,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
16. 哲学理论研究应关注现实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17. 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
第二篇 基本原理的研究与探索
18. 冲开社会历史领域中的迷障
19. 关于社会历史规律的辩证性质问题
20. 从《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看波普的历史进程无规律论
21. 社会范畴探析
22. 关于“社会形态”范畴的思考
23. 社会形态理论生长的五个关节点
24. 社会形态演替中的“跨越”与“卡夫丁峡谷”问题
25. 技术社会形态与社会现代化问题
26. 社会结构模式研究刍议
27. 论制度与体制的科学区分及其辩证关系
28. 怎样理解制度和体制
29. 社会转型问题研究:一种立体的逻辑框架
30. 论对生产力状况的整体认识
31. 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32. 关于生产力发展中的超越问题
33. 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几个问题
34. 精神生产研究述评
35. 关于精神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关系的研究述评
36. 论发展精神生产力
37. 社会意识范畴辨正
38. 当前价值观研究中的几个逻辑问题
39. 关于民主、自由、人权的若干思考
40. 马克思与自由问题
41. 关于自由的几个问题
42. 历史主体研究四题
43. 关于历史主体的选择作用
44.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与个人历史作用的关系
45. 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
46.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第三篇 实践领域的应用与思考
47. 中国道路的哲学启示
48. 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科学探索
49. 实践精神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50. 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51. 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与遵循客观规律
52.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基本关系与内在逻辑
53. 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邓小平改革思想
54.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55. 邓小平与中国的试验
56. “三个代表”与唯物史观
57. 历史唯物主义与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促进科学发展的几个问题
58. 实现科学发展应把握的几个基本关系
59. 遵循唯物史观,推进“四个全面”
60.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61.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
62. 论社会主义改革动力作用的三个力度要求
6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64. 公平与效率:有关争议问题探析
65. 现阶段经济发展问题的社会综合分析
66. 市场经济与政治秩序
67. 市场经济与法治国家:内在联系的逻辑分析
68.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流变的双层分析
69. 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流变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70. 社会发展整体进程中的文化建设问题
71. 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72. 经济全球化不等于资本主义化
73.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创新要求与领导者的责任
74. 唯物史观与党的群众路线
75. 把社会发展中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统一起来
76. 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实现人民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