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是明代晚期重要的书画家,他处于吴浙两派末流恶习泛滥的时代,为力纠时弊,重振文人画,他从书画理论到创作实践都做出了新的建树,使文人画在画坛取得正统和主宰地位,在文人画发展史上,堪称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明末顾凝远在《画引》中如是评论:“自元末以迄国初,画家秀气已略尽,至成弘嘉靖间,复钟于吾郡,名流辈出,竟成一都会矣。至万历末而复衰。幸董宗伯(其昌)起于云间,才名道艺,光岳毓灵,诚开山祖也。”此“开山祖”不仅是指他为“松江派”创始人,还寓有正统文人画派鼻祖之意。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祖籍汴(今河南开封),后移居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他出身的家庭并不富裕,据《南湖旧话录》记:“董思白只田二十亩,上海蠹胥将中以重役,思白远遁得脱。”由于家贫,曾馆于平湖冯氏家,以教书糊口。此段时间他结交诗文之友,结社聚会,还接受禅宗大师达观、憨山教诲,参禅论道,这对他以后从事文人画创作和树立禅学画论起很大作用。万历十七年(1589)35岁时,参加北京会试,中二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从此步入宦途,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后谥文敏。在数十年仕途生涯中,因各种原因曾多次赋闲、病归或退隐,在家居住了达二十余年。虽然宦海沉浮,然官职屡得升迁,是当时地位很高的官僚和家资饶丰的富豪,这些条件也使他成为收藏颇富的鉴赏家、学识渊博的文人、集诸家大成的画家和影响广远的画坛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