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瘤,从人类第一次认识这个疾病到今天,一直都是一个医学难题。脊索瘤好发于人体中线部位,颅底、脊柱、骶尾部,这些深在的部位脊索瘤的外科手术切除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脊索瘤对于常规剂量的反射治疗的无反应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放射治疗在脊索瘤治疗方面束手无策。至今为止仍无有效的针对脊索瘤的化疗及靶向药物问世,更是让脊索瘤的综合治疗几乎是一个奢望。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常见病、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上对许多良性、恶性疾病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对而言脊索瘤则进展缓慢。脊索瘤,这一个复杂的疾病,正逐渐成为医疗工作者必须直面的严峻 问题。 鉴往可以知未来,回溯脊索瘤的研究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自1846年 Rudolph Virchow第一次描述了这种肿瘤以来,人们对于脊索瘤的认识经历了多个阶段。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我们大致可以将这170年的历史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脊索瘤被描述到显微外科广泛开展前,这一时期主要是肉眼手术,并确定了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的肿瘤。第二阶段从显微手术的普及开始, 这一阶段人们开始追求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此外,细胞培养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普及也提高了我们对脊索瘤生物学的认识。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新的诊断、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全切程度,并加深了医生对于脊索瘤的认识。人们认识到,脊索瘤的放疗无反应性是相对的,对于极高剂量的放射治疗,脊索瘤可以表现出一定反应,在此基础上,放射肿瘤学家设计了新的策略,在保持周围正常神经血管结构的同时,将高能量传递到肿瘤组织,为脊索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第四阶段的到来归功于肿瘤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今天人们对于脊索瘤的特异性分子的研究正在开展,相关治疗药物正在加紧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脊索瘤的化学治疗将会成为脊索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