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引言 3
章 003
立起道思想、强化道理念、弘扬道文化
第二章 011
以“美中有丑、善中有恶、贵中有贱”辩证观,防“表面化、化、理想化”生忧患
第三章 017
反对“人为标榜、人为渲染、人为炫智”倾向,追求“自然之治、无为之治、无所不治”境界
第四章 027
“道容量、道能量、道力量”,“无所不覆、无所不达、无所不能”
第五章 032
“偏心、偏颇、偏私”失道,“守中、居中、和中”合道
第六章 038
把握“初始、本源、永恒”之道性质,遵循“造化、运化、演化”之道规律
第七章 044
以“克己为公、舍己为公、无己为公”之品质,行“自我成长、自我成全、自我成就”之自然
第八章 049
不争果报以得长远、安守低位以聚力量、顺化外境以绝祸患
第九章 055
“盈则致溢、锐则致折、贵则致咎”,“遂须知退、遂应淡退、遂当隐退”
第十章 061
修“清静真一、清静自然、清静无为”真性,养“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上德
第十一章 068
秉承“无形亦有形、无形成有形、无形胜有形”思想,致力“就虚看实、向虚求实、以虚胜实”相结合
第十二章 074
兴“朴俭、朴素、朴实”内德,入“去奢入俭、除华归本、淡表重里”境界
第十三章 080
破除“患辱、患失、患害”小我格局,升华“无我、无私、无畏”大我境界
第十四章 086
坚守“亘古本始、不变规律、永存纲纪”,“驾驭、统驭、善驭”万物
第十五章 092
提升“自慎、自律、自谦”品质,贯通“澄清、神清、至清”逻辑
第十六章 098
“致虚极、守静笃、归其根”,“避凶险、行大道、致久远”
第十七章 105
“尚无为、崇自然、复淳风”,实现“良性互动、良性循环、良性治理”
第十八章 112
回归“总根、命根、本根”源头,把握“修身、齐家、治国”真谛
第十九章 118
遵“效天法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弃“把弄圣智、卖弄仁义、倒弄巧利”
第二十章 124
“信天道、贵天道、持天道”,方能“心有准则、心有主流、心有所止”
第二十一章 131
大道“永远、永恒、永生”,理当“不忘本来、无愧过来、拥抱未来”
第二十二章 137
“冤终能申、低终能高、少终能多”乃真理,“忍中求机、谦中求进、简中求成”皆智慧
第二十三章 143
“失道遭道报、无道遭道罚、逆道遭道灭”,“以守道成事、凭循道成功、靠正道成就”
第二十四章 149
反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自我标榜、自矜骄傲”之坏作风,培养“自醒、自量、自知、自谦”之好品质
第二十五章 155
效法“地之宽厚无私、天之无所不覆、道之虚无清静”,追求“道法自然、顺其自然、自然而然”
第二十六章 160
“急躁、浮躁、狂躁”则身轻天下,“稳重、厚重、持重”则燕处超然
第二十七章 166
善于“循道尊理、循道明理、循道释理”,必能“待人人和、接物物盛、处事事兴”
第二十八章 173
守“强不凌弱、智不侮愚、贵不欺卑”,归“天然本性、自然本色、浑然本源”
第二十九章 179
“为治而治、强势而治、背道而治”终败,“顺时而治、顺势而治、顺理而治”终成
第三十章 187
“战必有据、战必有度、战必有道”,“胜则知止、胜则勿强、胜则取柔”
第三十一章 193
“尚武、尚兵、尚战”胜而不美,“习文、拥善、崇和”天下归心
第三十二章 199
“强求、强制、强为”难长久,“宽容、包容、兼容”能永恒
第三十三章 205
“认清自己、强大自己、战胜自己”才能“心智不乱、意志不衰、精神不灭”
第三十四章 211
不自高方能高大、不自傲方能博大、不自大方能伟大
第三十五章 217
“执守真理、坚守真理、信守真理”,方能“平安康泰、事业长久、人生圆满”
第三十六章 223
“盛衰有道、成败有数、治乱有势”,把握“欲抑先扬、欲擒故纵、欲取姑予”微明智慧
第三十七章 230
以“无为之理、无名之朴、无欲之静”自然之道,实现“万民自化、无欲自静、天下自定”大治境界
第三十八章 239
攀登“品德山峰、仁德高峰、上德”,坚持“循道贵德、守道厚德、行道彰德”
第三十九章 246
遵循“中平、均衡、和合”的统一观,避免“分化、极化、恶化”的坏局面
第四十章 254
遵循“反向运动、物极必反、无限循环”规律,坚信“小能变大、低能变高、弱能变强”必然
第四十一章 261
遵循“大智若愚、大方无棱、大器晚成”规律,追求“自然修德、潜心修德、不懈修德”境界
第四十二章 268
以“中和、平和、调和”智慧,结“共利、共进、共荣”硕果
第四十三章 274
“无形天道、无声天道、无痕天道”看似无为,实则“无所不至、无所不能、无所不成”
第四十四章 279
“知重、知足、知止”方能“安身、安全、安宁”
第四十五章 284
求“虚静、恬静、清静”之静境,行“守正、中正、至正”之正道
第四十六章 289
“恬淡方知足、知足方满足、满足方常足”,“自觉克贪念、主动治贪欲、积极防贪祸”
第四十七章 294
“立足自我、立足内在、立足根本”认识基础,升华“由己知人、由内知外、由一知多”认识境界
第四十八章 300
以“加法治学、减法修炼、加减得法”,行“以学促修、以修养德、以德开道”
第四十九章 306
效法“以善化恶、以信化诈、以心唤心”圣人之德,建设“淳朴善良、诚实守信、同心同德”文明社会
第五十章 313
“席丰履厚、丰功厚利、高官厚禄”终无度厚亡,“恬淡寡欲、戒奢尚俭、安心坦荡”方厚享终身
第五十一章 320
尊道贵德“成长、成材、成就”,失道离德“夭折、夭殃、夭灭”
第五十二章 326
“尊始、察微、归本”,“无险、无灾、无殃”
第五十三章 332
“守道道坦、偏道道离、背道道黑”,“坚走大路、坚走正路、坚走明路”
第五十四章 339
道观世事知成败、道观天下知兴衰、道观未来知更替
第五十五章 344
“至柔、至静、至和”,方能“至盛、至兴、至远”
第五十六章 350
只有“静养天真、慎守天真、和涵天真”,才能“德与道同、德与道合、德与道和”
第五十七章 355
遵循“善政防奇、德政禁奇、久政绝奇”规律,追求“无为自化、无事自富、无欲自朴”境界
第五十八章 361
把握“福祸相倚、正反相随、机危相伴”之规律,警惕“过满招损、过正生反、过盛转衰”之风险
第五十九章 368
厚植“俭约、简约、谨约”珍啬之德,开辟“长胜、长久、长盛”固蒂之道
第六十章 373
循烹小鲜“不翻腾、不闹腾、不折腾”之要,成治大国“良民竭力、刁民收敛、道同德合”之效
第六十一章 379
“处大守小、处强守弱、处贵守卑”,“以谦为上、以谦取小、以谦得胜”
第六十二章 385
循“尊道、行道、得道”轨迹,赢“保全、成全、万全”结局
第六十三章 392
以“易处着手、细处着力、难处着眼”之法,达“无为之为、无事之事、无难之难”之境
第六十四章 398
“安时思危、富时守俭、治时防乱”,“防微杜渐、防萌杜变、防患未然”
第六十五章 405
秉持“诚得诚、信得信、实得实”,才能“顺天理、得民心、赢大治”
第六十六章 411
放低“姿态、身态、心态”,方能“亨通、光明、成功”
第六十七章 416
“慈悲、慈俭、慈爱”,“战必胜、守必固、天必护”
第六十八章 422
自觉“敬贤爱士、礼贤下士、信贤赖士”,实现“仰才而治、垂拱而治、自然而治”
第六十九章 428
秉持“不畏战、不生战、不好战”防御战略,铸造“威武、正义、文明”胜利之师
第七十章 435
“表形、表征、表意”露外似石,“品位、品格、品质”藏内如玉
第七十一章 440
不知为知太无知、小知大知半无知、知而不知真大知
第七十二章 446
去“自威、自见、自贵”,取“自尊、自知、自爱”
第七十三章 452
“谨慎、审慎、周慎”则活,“冒失、冒进、冒险”则杀
第七十四章 459
“以道教之、以德化之、以法惩之”齐下,“法德兼顾、法德并重、法德共治”同行
第七十五章 464
“强求、贪求、妄求”终难求,“自然、顺然、超然”成果然
第七十六章 469
“强横、强制、强势”暗藏危机,“柔弱、柔和、柔韧”潜藏生机
第七十七章 474
遵循“平衡、权衡、守衡”天道法则,防止“分化、异化、恶化”人为灾难
第七十八章 479
养“处下秉性、利他品性、守柔韧性”水之品质,入“能低能高、能舍能得、能屈能伸”自如境界
第七十九章 484
“以善防怨、以善止怨、以善化怨”,“养善心、植善根、求善报”
第八十章 489
反对“图霸、争霸、称霸”霸权思维,崇尚“和平、和睦、和谐”和合文化
第八十一章 495
向往“只唯真、只唯实、只唯爱”圣心,追求“为大众、益大众、爱大众”境界
后记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