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环境效益
1.3.2 国际贸易隐含碳
1.3.3 农业碳排放与农产品贸易隐含碳
1.3.4 对文献的评述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与农业碳排放现状分析
2.1 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历史回顾
2.1.1 缓慢发展阶段(1978~1986年)
2.1.2 稳定发展阶段(1987~1993年)
2.1.3 徘徊发展阶段(1994~2002年)
2.1.4 快速发展阶段(2003~2011年)
2.2 我国主要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
2.2.1 主要大类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2.2.2 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进出口贸易
2.3 我国农业碳排放现状分析
2.3.1 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构建与碳源因子选择
2.3.2 我国农业碳排放时序演变规律
2.3.3 我国农业碳排放空间分布特征
2.4 我国农产品贸易与农业碳排放关系浅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农产品贸易与农业碳排放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3.1 研究方法及变量选取
3.1.1 研究方法
3.1.2 变量选取
3.1.3 数据处理
3.2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2.1 我国农产品进口与农业碳排放关系
3.2.2 我国农产品出口与农业碳排放关系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测度与时空分析
4.1 引言
4.2 包含碳排放的贸易约束条件
4.2.1 碳标签
4.2.2 碳关税
4.2.3 ISO质量认证体系
4.3 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测度方法
4.4 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测度结果分析
4.4.1 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时序演变规律
4.4.2 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空间分布特征
4.4.3 中国农产品贸易区域隐含碳排放公平性分析
4.5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
4.5.1 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方法
4.5.2 中国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农产品贸易增长与隐含碳排放的脱钩分析——以出口贸易为例
5.1 引言
5.2 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测度
5.3 碳排放与出口贸易增长的脱钩模型
5.3.1 脱钩的内涵
5.3.2 脱钩分析模型主要类型
5.3.3 基于Tapio模型的农业贸易增长与隐含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
5.3.4 Tapio模型扩展形式及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
5.4 实证结果及分析
5.4.1 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与隐含碳排放总量的脱钩特征
5.4.2 驱动因素分解
5.5 结论
5.6 启示
第6章 碳减排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6.1 碳减排的国际制度框架
6.1.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6.1.2 京都议定书
6.1.3 后京都议定时代——国际气候协议的新进展
6.2 碳减排的政策工具
6.2.1 碳税
6.2.2 碳减排补贴
6.2.3 碳排放权交易
6.3 欧盟减碳政策分析
6.3.1 欧盟减碳政策的实施背景
6.3.2 欧盟碳税政策分析
6.3.3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分析
6.3.4 欧盟减碳政策的效果分析
6.4 国际经验对我国构建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应对机制的启示
6.4.1 逐步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碳税制度,适当征收农产品贸易的隐含碳碳税
6.4.2 加快完善碳交易制度,并着重开展对农产品贸易隐含碳的交易
6.4.3 优化农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对隐含碳排放量较大的农产品进出口进行调节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的应对策略设计
7.1 逐步完善农产品国际贸易碳排放的核算体系
7.1.1 构建公平的农业碳减排责任分担体系
7.1.2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进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低碳化
7.2 加强对高隐含碳排放关键农业产业的监管完善其监管机制
7.2.1 全方位监管“隐性”碳排放的国际转移
7.2.2 强化对“显性”碳排放转移产业的监控力度
7.3 构建与完善农业生产的环境防控技术机制与体系
7.3.1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利用中间品进口方式替代本国的高碳生产环节
7.3.2 构建完善的CDM机制,获取清洁生产技术
7.3.3 鼓励发展清洁农业产业
7.4 设定区域农产品生产环境规制级差,实施区域碳转移补偿制度
7.4.1 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碳转移标准核算制度
7.4.2 针对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建立适宜的环境规制级差
7.4.3 建立区域碳转移的补偿机制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