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总论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地域性的理论与实证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地域性的理论与实证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地域性的理论与实证

定 价:¥55.00

作 者: 原华荣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8194976 出版时间: 2019-08-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地域性的理论与实证》利用“四普”“六普”数据,对近2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态势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既给出了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结论,也提供了大量数据信息;以为认识和挖掘我国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探求解决之道。

作者简介

  原华荣,陕西蒲城人。196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系。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环境与资源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口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申报)学科带头人,《西北人口》(杂志)创办者。1980—1998年供职于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长期从事人地关系、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教学和研究工作。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口分布
第一节 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一、少数民族人口
二、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
一、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分布
二、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分布
三、少数民族人口的密度区分布
第三节 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的离散程度
一、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的离散程度
二、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和变动
三、少数民族人口空间离散程度的地域分布和变化
第二章 人口变动
第一节 少数民族人口变化
一、少数民族人口变化
二、人口变化的民族特征
三、人口变化的聚居地特征
第二节 少数民族人口自然变动
一、出生率的民族和地域分布
二、死亡率的民族和地域分布
三、自然增长率的民族和地域分布
第三节 少数民族人口迁移变动
一、迁移变动和迁移人口的民族、地域分布
二、迁移原因及民族、地域分布
第四节 人口自然、迁移变动与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
一、人口自然变动与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
二、迁移人口比例与空间离散程度、受教育程度和人口规模
第三章 性别、年龄和人口类型
第一节 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构成
一、性别构成的民族分布
二、性别构成的地域分布
三、出生人口性别比
第二节 少数民族人口年龄构成
一、年龄构成的民族特征
二、年龄构成的地域分布
第三节 少数民族年龄性别构成
一、年龄性别构成的民族、地域分布和变化
二、少年儿童、老年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特征和变化
第四节 少数民族负担社会系数
一、劳动年龄人口
二、负担社会系数的民族分布
三、负担社会系数的聚居地分布
第五节 少数民族人口类型
一、少数民族人口类型
二、人口类型的民族分布
三、人口类型的地域分布
第六节 性别比、人口类型、负担社会系数与空间离散度和受教育程度
一、性别比、人口类型、负担社会系数与空间离散度
二、性别比、人口类型、负担社会系数与平均受教育年限
第四章 婚姻和家庭
第一节 少数民族家庭类型和规模
一、家庭类型
二、家庭规模
第二节 少数民族初婚年龄
一、初婚年龄的民族分布和性别差异
二、初婚年龄的地域分布
第三节 少数民族婚姻状况
一、婚姻状况的性别、民族和地域差异
二、婚姻状况变化的性别、民族和地域差异
第四节 家庭类型、婚姻状况、人口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
一、家庭类型、婚姻状况、人口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
二、初婚年龄、婚姻状况、人口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
第五章 妇女生育状况
第一节 少数民族妇女生育率
一、一般生育率
二、总和生育率
第二节 少数民族孩次构成
一、孩次构成的民族和地域差异
二、孩次构成变化的民族和地域差异
第三节 少数民族活产子女数和存活率
一、活产子女数、存活率的民族和地域差异
二、活产子女数、存活率变化的民族和地域特征
第四节 妇女生育状况与家庭类型、婚姻状况、人口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
一、妇女生育状况与人口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
二、妇女生育状况与家庭类型和初婚年龄
三、妇女生育状况的相互关联
第六章 人口受教育程度
第一节 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状况
一、未上过学人口的民族和地域分布
二、受教育人口的民族和地域分布
第二节 少数民族各类受教育人口
一、各类受教育人口的民族分布
二、各类受教育人口的地域分布
第三节 少数民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一、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民族、性别和地域分布
二、男女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民族分布
三、男女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地域分布
四、两性差异与平均受教育年限
第四节 受教育程度与人口规模和人口空间分布
一、受教育程度与人口规模
二、受教育程度与人口空间分布
三、受教育程度与两性差异
第七章 劳动力资源和在业状况
第一节 少数民族劳动力资源
一、劳动力资源的民族分布和变化
二、劳动力资源的地域分布和变化
第二节 少数民族不在业人口和不在业率
一、不在业人口、不在业率的民族分布和变化
二、不在业人口、不在业率的地域分布和变化
第三节 少数民族在业人口和在业率
一、在业人口、在业率的民族分布和变化
二、在业人口、在业率的地域分布和变化
三、在业状况与人口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
第八章 产业和职业构成
第一节 少数民族在业人口的产业构成
一、在业人口产业构成的民族分布和变化
二、在业人口产业构成的地域分布和变化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在业人口的职业构成
一、在业人口职业构成的民族分布和变化
二、在业人口职业构成的地域分布和变化
第三节 产业、职业构成与人口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
一、产业构成与人口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
二、职业构成与人口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
第九章 民族人口学特征的地域性
第一节 民族人口学特征的地域性理论
一、民族人口学特征的地域性理论
二、民族人口学特征地域性的理论要素
三、“地域趋异-民族趋同”机制
四、受教育程度、离散效应和“边缘 胁迫效应”:强大的环境塑造力
五、地域因子的综合作用原理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地域性的实证
一、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地域性的实证
二、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地域重叠度——对地域性的再实证
三、人口受教育程度、空间分布强塑造力的再证明
四、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地域性的理论和实证归结
第三节 地域性理论与新环境决定论
一、新环境决定论
二、地域性理论与新环境决定论
第四节 地域性理论与民族人口学研究和国家安全
一、地域性理论与民族人口学研究
二、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
三、地域性理论:强民族性的“消解剂”
第五节 地域性、现代性、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一、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的现代性进展和地域性
二、地域性理论与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理论与建议
附录一 新环境决定论
附录二 强化中华民族意识,培养国家认同
附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