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中国传统学术史的前世今生001
上编
章 先秦学术史概论005
总论:“六经”的初生与子学的长育007
节 道家014
老子016
宋尹学派018
庄子020
杨朱022
第二节 儒家024
孔子025
曾子028
子思029
孟子031
荀子033
第三节 墨家035
墨子036
第四节 法家039
商鞅040
申不害041
慎到043
韩非044
第五节 名家046
公孙龙047
惠施049
第六节 纵横家051
苏秦052
第七节 农家053
许行054
第八节 阴阳家056
邹衍056
第九节 兵家058
孙武058
吴起061
孙膑063
第十节杂家065
尸子065
吕不韦067
第二章 秦汉学术史概论069
总论:经分今古与子学的融通071
李斯075
董仲舒076
陆贾078
贾谊080
晁错082
京房084
扬雄087
桓谭090
刘歆091
王充093
王符095
仲长统097
马融098
郑玄100
许慎101
何休102
蔡邕104
张衡106
刘劭108
第三章 三国两晋学术史概论111
总论:玄学为主的多元学术113
曹丕121
徐干123
何晏125
王弼126
嵇康130
裴頠132
郭象134
欧阳建136
杨泉137
王肃140
杜预142
范宁143
皇侃145
释道安147
支道林148
鸠摩罗什150
慧远151
僧肇153
竺道生155
陆机156
葛洪158
干宝160
寇谦之162
陆修静163
第四章 南北朝学术史概论167
总论:文学的个性与学分南北169
何承天171
范缜173
陶弘景174
范晔176
沈约177
刘峻179
萧绎180
萧统182
刘勰183
钟嵘186
颜之推187
郦道元189
杨衒之191
第五章 隋唐五代学术史概论193
总论:与佛学相伴相生的学术195
王通199
孔颖达201
颜师古203
成玄英205
王玄览207
司马承祯208
神秀209
慧能211
法藏213
刘知几215
赵蕤217
殷璠218
陆贽220
杜佑222
韩愈223
李翱225
柳宗元227
皎然228
刘禹锡230
司空图231
无能子232
杜光庭235
谭峭236
下编
章 宋代学术史概论239
总论:理学为主的多元学术241
胡瑗245
孙复246
石介248
范仲淹249
欧阳修251
李觏254
司马光255
王安石257
苏轼260
周敦颐263
张载265
邵雍267
程颢、程颐269
张栻272
沈括274
朱熹275
陆九渊277
吕祖谦279
陈亮、叶适281
谢良佐283
黄庭坚284
郑樵286
严羽287
张伯端288
第二章 辽金元学术史概论291
总论:理学与心学之间293
耶律楚材295
元好问297
丘处机298
许衡299
方回302
郭守敬304
刘因305
吴澄307
马端临310
许谦311
第三章 明代学术史概论315
总论:心学为主的多元学术317
刘基320
宋濂322
方孝孺324
陈献章326
湛若水327
王守仁330
罗钦顺332
王廷相333
王艮335
杨慎337
王畿339
罗洪先341
李贽342
吕坤344
张岱345
第四章 清代学术史概论349
总论:传统学术的复兴与大总结351
黄宗羲354
顾炎武357
王夫之359
傅山361
金圣叹363
万斯同364
惠栋366
全祖望368
袁枚370
颜元371
戴震373
纪昀376
赵翼378
钱大昕379
章学诚381
崔述383
黄丕烈385
焦循387
阮元389
魏源391
郭嵩焘393
王韬395
薛福成396
主要参考文献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