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阿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现就职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创伤急救中心。从事骨科创伤急救工作30余年。近10余年主要从事Ilizarov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治疗了大量骨感染、骨缺损及下肢畸形的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05—2006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附属Sunnybrook医学中心跟随国际骨科泰斗Schatzker教授学习1年。现任中华医学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感染学组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学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分会主任委员,AO创伤河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出版译著《骨折手术治疗原理》。现任《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医学参考报-骨科频道》编委。希瑞,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就职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创伤急救中心。曾任中国医师学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河北省医师学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多发伤、骨盆与四肢关节内骨折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尤其对外固定架治疗四肢严重开放骨折有独到见解。在外固定架与骨牵引技术方面有多项创新与专利,其中胫跖牵引一项发明,使成千上万下肢损伤患者避免出现足踝部马蹄畸形。首次应用表面骨水泥技术治疗骨质肌腱外露的复杂创面,获得了惊人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