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和景区是自然界的造化和人类文明的成果,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核心载体,是主要和根本的旅游供给。我国是旅游资源大国,从历史上来看,帝王封禅也好,文人游历也罢,多为名山大川和历史遗迹,辅以风俗民情的体验。清末民初时期,权贵和精英阶层为了避暑,在庐山、北戴河、莫干山、鸡公山等地开发夏季度假地,也是利用了气候气象和地质地貌等本底资源,这些也成为我国近代早期旅游景区的雏形。虽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耗时费财的旅游活动终究还是少数人的权利,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与这些景区都是没有交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旅游业在当时既没有产业概念,也没有经济属性,国家首要解决的是填饱肚子的问题,旅游甚至被视作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只是为了国家形象和统战工作的需要,也为了满足海外华人华侨回国探亲访友和来访外宾接待,才开始了旅游事业的萌芽。而景区作为这一时期旅游事业的核心资源,在扩大对外政治影响,为国家吸取外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旅游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旅游景区日益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旅游生活需要的本底资源和经典空间。早期的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还有故宫、兵马俑和桂林山水等依托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建立起来的景区,是入境旅游接待的基础。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商业环境和公共服务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没有这些举世闻名的人间盛景,入境旅游很难顺利起步。直到今天,串联这些旅游景区的“京沪桂广”仍然是欧美旅游者选的经典线路。1999年的国庆“黄金周”标志着国民旅游时代的到来,绝大多数游客也是奔着这些地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