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4月沿河自治县启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后,共采集地名信息7000多条,取得了阶段性丰硕成果。县域内地名,名如其形,名如其貌,名如其景,名如其意,精彩纷呈,多姿多彩,蕴藏着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前人和今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历史和现实人文积淀的产物,生动形象地演绎了我县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民族迁徙、社会发展的脉络。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活化石”,是会说话的历史,是优秀的文化遗产。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人文,都与地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历史与现实的相映。蕴涵丰富的地名,往往是文化脉络中的点睛之笔,是望得见山的故土心,看得见水的思乡情,记得住乡愁的回家路。习近平提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地名故事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留存着人们对特定自然和人文社会的独到认知,反映了所在地民众的源流脉络、生活习性、风土人情、生活境况、美好追求等社会文化特征,是一脉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沿河地名故事》着力挖掘地域文化,竭力延伸历史文脉,抒发了乡情乡愁,必将提升沿河文化软实力,更好地服务于沿河经济社会发展。抢救和保护地名文化遗产是各级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的职责所在。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一些地名会逐渐消逝,蕴涵在地名中的文化信息也将随之消失。所以我们说,消失的不是地名,是我们的历史文化。新的地名的产生和流传,如同满天灿烂的繁星散落在天空,需要我们去认识、去采撷,并把它奉献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地名及地名故事才会绵延不绝,传颂不止,世代相传。《沿河地名故事》融史料性、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为一体,图文并茂,语言平实。故事描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揭示出了地名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从字里行间中,我们也看到了编写者对故土家园所饱含的一片深厚挚爱。《沿河地名故事》共收录故事191个,分追根溯源、红色印迹、地貌揽景、山寨跫音、乡土传奇、寺庙宗祠、集镇溯源七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