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创作实践中的成败经验,电影教学工作中的感触,让我切身感悟到基础素质与专业技能对电影导演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对基础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实质,从感性到理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中国电影产业出现繁荣局面,其中也暴露出种种问题。单就创作质量来讲,比如部分电影作品制作粗糙、文化层次不高等现象,是同导演的基本素质与专业技能有密切的关系的。不难看出,其根本原因在于导演的基础素质与专业技能存在缺欠,或者说功底不扎实。这是导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要成为电影强国,必须拿出世界品牌的电影作品来;要讲好中国故事,做到“质量为王”,导演无疑是重要的角色,或者说是关键人物。曾经出现的“导演中心论”“电影艺术是导演艺术”的说法(暂且说这些说法妥当),都在说明导演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不少实例说明,原本有希望成为佳作精品的电影,却因导演的素质或技能不到位而成为庸品;原本不该搬上银幕的剧本(尽管它能经过审查准拍),却被广大观众吐糟为“烂片”,不正是因为执导者的技能与素质问题所致吗?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电影产业化、制作工业化、资金与高科技成为影片成败的关键。这种说法,其一说明我国现阶段电影产业化、制作工作化的不成熟;其二恰恰说明导演的重要性:资金与高科技,终归是要交到导演的手中来制作的。如果说,资金与高科技是“硬件”,那么导演则是“软件”,两者缺一不可。李安导演说,3D技术成熟了我才拍摄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而李安又在他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首次采用3D、4K、120帧的超高规格数字技术。这充分说明:电影越是产业化与制作工业化,导演的创作担子越重,对其素质与技能水平要求越高。从这一层面讲,导演的素质与技能绝不可马虎对待,一定要狠抓,而且必须从入学的学生抓起。基础素质可归纳为:文化素质、生活积累、专业技巧与市场意识。这四项基础素质是导演展开创作的前提与基础。专业技巧主要指创作的技能技巧,内容广泛,可归纳为:画面与声音、时间与空间、结构与叙事、蒙太奇以及对剧本、演员、拍摄现场、后期剪辑等进行处理的技能技巧。素质的提高,技巧的掌控,不是一两天所能办到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尤其是通过实际创作活动加以锻练和提高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对于刚入学的导演专业的学生和爱好导演专业的朋友们,则必须在素质与技能两方面进行系统的、规范的、严格的训练,这也是《电影导演的素质与技能》写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