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他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意识的表达。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独特的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合而为一,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高度,将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人在山水诗中能够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但是他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如《彭蠡湖中望庐山》《早发渔浦潭》,可谓“精力浑健,俯视一切”(见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正道出了其意兴勃郁的重要特征。再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宿建德江》这三首诗都写了江湖水景,但性格各异。第一首作于孟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他为自己的抱负能够有一试的机会而兴奋,曾写下“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回”之类诗句;也正是这种昂奋的情绪,使他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气势磅礴的名句。第二、三首均作于落第后南游吴越之日,前者以风鸣江急的激越动荡之景写自己悲凉的内心骚动,后者则以野旷江清的静景写寂寞的游子情怀,它们的神采气韵都是很不相同的,体现出诗人“本之以‘兴’,出之以‘象’”的情绪感受,并把两者有机地统一了起来,构筑起完整的意境,这就是孟浩然对写景诗的重要贡献。此外,孟浩然在诗体的运用上往往能够突破固有程式的拘限,读来别有滋味。例如《舟中晓望》,平仄声律全合五律格式,但中两联不作骈偶,似古似律。又如《夜归鹿门歌》,这是一首歌行体的诗,但通篇只是把夜归的行程一路写下来,不事铺张。其篇制规模类似近体,并吸收了近体诗语言简约的特点,而突出歌行体的蝉联句法,读来颇有行云流水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