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城-洛吉钼多金属成矿带位于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成矿域义敦岛弧带的南端,区内岩浆活动活跃,构造作用十分复杂。自印支期以来,在复杂的地质历史进程中,造就了其既是一个复合造山带,又是一个复杂的斑岩成矿系统,具有极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发现,区内钼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演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同阶段发育不同类型的矿床。印支期,伴随洋壳的俯冲消减,形成了与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密切相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Cu多金属矿床;燕山晚期,受地壳缩短和地壳加厚的影响,岩石圈地幔拆沉过程中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导致乡城一洛吉地区发生强烈的碰撞型花岗岩浆的侵位,并伴有Mo(Cu)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形成;喜山期,受青藏高原碰撞隆升和侧向走滑剪切作用的影响,发育有幔源岩浆的侵入作用,并形成了斑岩型Au(Cu-Mo)矿床。三期成矿作用强烈,尤以印支期斑岩型Cu矿典型,是我国目前确定的印支期斑岩型铜矿成矿带,也是铜多金属矿找矿评价的重要地区之一。燕山晚期的构造一岩浆活动,导致碰撞型花岗岩浆的侵位,发育了Mo-Cu多金属成矿作用,并构成斑岩成矿系统。本专著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燕山期碰撞造山过程构造一岩浆活动与斑岩型Mo-Cu多金属成矿事件进行了系统解剖。重点开展了燕山期成岩成矿作用研究,查明了岩石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探讨了壳幔相互作用及岩浆演化的深部动力学背景,构建了燕山期斑岩Mo-Cu矿床成矿系统模式与找矿模型,为成矿预测和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扬子西缘结合带乡城-洛吉钼多金属矿床及成矿系统》可供从事地质矿产研究、找矿勘查等方面的地质科技工作者以及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