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汪品先
第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格致中学十七年教育
引言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教育事业的建设者
一、军管会接管“上海市市立格致中学”(
二、毛泽东同志和许志行老师
三、建立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和学生会四、首推兼收女生及开办夜中学、招收插班生
五、继承办学传统,初试教学改革
六、建立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
第二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一、多方引进优秀教师
二、重点学科,重点培养
三、首届上海市中学生数学竞赛崭露头角
四、教学楼加层扩建
第三章格致品牌的新建树
一、1959年被评为“上海市重点中学”
二、“十面红旗”和“全国文教群英会”
三、高润华老师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第四章十七年教育的办学成果
一、贯彻《全日制中学工作条例》
二、文理均衡,数理见长
三、全面发展的格致学子
四、毕业生中人才辈出
五、创办校办工厂
六、开展教学改革
第二编“文化大革命”十年及之后“过渡期”
引言
第一章“文革”运动波及学校
一、“文革”开始,学校教学工作全面瘫痪
二、学校优良办学传统遭重创
三、“军宣队”“工宣队”进驻,成立“革委会”
四、毕业分配,“四个面向”
五、上山下乡“一片红”
第二章逐步恢复“格物致知”办学传统
一、“复课”后学校面临新问题
二、教师坚持教书育人
三、在学生心中埋下求知的种子
四、恢复高考后,学生高考成效显著
第三编改革开放后继往开来的“格物致知”
引言
第一章学校教育工作走上正轨
一、师资水平稳步提升
二、特级教师示范引领
三、试点开设“理科班”
四、文理均衡,全面育人
第二章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一、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指示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二、“三全、三出、三特”的办学理念和实践
三、健全“定编定员”岗位责任制
四、“双轨同步”的新型教学体系
五、“从严要求,过细规范”的学校德育
六、全员管理,合力育人
第三章规划引领,确定学校发展目标
一、率先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二、领导关心,校友感恩
三、学校一期改扩建工程提上日程并启动第四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调整充实师资队伍
二、分层培养的师资梯队
三、科研引领助推成长
第五章办学成果丰硕
一、学业质量享誉沪上
二、理科见长,彰显办学特色
三、全面发展,注重个性培养
第六章发挥校友的作用
一、成立校友会
二、聘请校友,成立讲师团
三、《校友风采录》的采编出版
四、改革开放年代格致校友的新风貌
第四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跨世纪发展
引言
第一章争创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一、获评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二、素质教育,有序推进
三、视察指导,互动合作
第二章创建现代化管理模式
一、常规管理规范化
二、建立校园信息化管理系统
三、学校管理突出人本化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章建立校本德育体系
一、架构一体化德育体系
二、建立德育工作的开放格局
三、杨福家校友设立“爱国奖”
第四章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三类课程校本化实施
二、教育科研实证研究
三、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推进
第五章学校设施现代化与资源共享
一、二期改扩建工程全面启动
二、建立智能化校园网络和设施
三、创办东格致中学
四、面向外省市招收全国班学生
第五编21世纪新发展时期的传承与创新
引言
第一章老校新貌,喜迎校庆
一、百年老校旧貌换新颜
二、建校131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第二章寻历史之根,传格致文化
一、格致文化内涵开掘及其环境设计
二、格致校史馆开馆
三、毛泽东致许志行信函考证
四、追寻麦新校友的革命足迹
五、 发掘院士校友教育资源
六、格致文化的梳理与传播
第三章谋发展之道,创时代之先
一、格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
三、教育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
四、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践
五、创新实验室的自主建设
六、持续开展环境教育
七、深化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第四章顺应课改要求,追求学校课程创新
一、整合“四类、八群、百门”学校课程
二、实施格致教师专业发展纲要
三、构建学生“五能”综合素养评价系统
第五章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一、持续推进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
二、名师、名校长工作室
三、“激活课堂”数学教学研讨活动
四、科技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
五、从“格致教育链”到“格致教育集团”
第六章奉贤校区落成
一、新建奉贤校区
二、奉贤校区的发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