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知识读物强制阐释争鸣集(1—6卷)

强制阐释争鸣集(1—6卷)

强制阐释争鸣集(1—6卷)

定 价:¥368.00

作 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大项目出版中心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350440 出版时间: 2019-12-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强制阐释”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领域具影响力的概念之一。从2012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当代西方文论存在的问题和局限进行辨析。2014年11月,张江教授发表《强制阐释论》(《文学评论》2014年第6期)一文,在充分肯定西方文论创造性成果的基础上,对当代西方文论的理论缺陷进行了全面反思,并系统阐述了“强制阐释论”的理论观点。强制阐释是指,背离文本话语,消解文学指征,以前在立场和模式,对文本和文学作符合论者主观意图和结论的阐释。其基本特征有四:一,场外征用。广泛征用文学领域之外的其他学科理论,将之强制移植到文论场内,抹杀文学理论及批评的本体特征,导引文论偏离文学。第二,主观预设。论者主观意向在前,前置明确立场,无视文本原生含义,强制裁定文本意义和价值。第三,非逻辑证明。在具体批评过程中,一些论证和推理违背基本逻辑规则,有的甚至是逻辑谬误,所得结论失去依据。第四,混乱的认识路径。理论构建和批评不是从实践出发,从文本的具体分析出发,而是从既定理论出发,从主观结论出发,颠倒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文章认为,“强制阐释”是当代西方文论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缺陷之一。各种生发于文学场外的理论或科学原理纷纷被调入文学阐释话语中,或以前置的立场裁定文本意义和价值,或以非逻辑论证和反序认识的方式强行阐释经典文本,或以词语贴附和硬性镶嵌的方式重构文本。它们从根本上抹煞了文学理论及批评的本体特征,导引文论偏离了文学。其理论缺陷表现为实践与理论的颠倒、具体经过几年的学术探究和理论沉淀,我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张江教授提出的强制阐释论仍然具有丰富的理论探讨空间,它所包含的批评实践价值、理论范式意义以及哲学方法论启示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入。鉴于此,我们组织编纂了《强制阐释争鸣集》。《强制阐释争鸣集》全书六卷,凡240余万字,收录中外学者围绕“强制阐释论”展开的学术论文200余篇。这200多篇论文,显然不是讨论强制阐释的全部论文,但是它们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显示着这场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这些论文角度不同,观点各异,既有着各自的阐发和论证,又有着相互之间的对话和勾连,共同构成了这一“理论事件”的思想图景。第一卷《价值》,主题集中于强制阐释论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研究,包括四个部分:“从‘强制阐释论’到‘理论中心论”’“理论价值研究”“方法论研究”“研究综述”。第二卷《内涵》,主题集中于强制阐释论的理论内涵,包括四个部分:“关于理论内涵的对话”“理论内涵研究”“意义生成研究”“‘强制阐释’与‘过度阐释”’。第三卷《概念(一)》,主题集中于场外征用、主观预设、前见和立场等几个关键概念,包括三个部分:“场外征用”“主观预设、前见与立场”“场外征用和主观预设”。第四卷《概念(二)》,主题集中于作者意图、阐释模式、阐释边界等几个关键概念,包括四个部分:“作者意图”“阐释的前置模式”“阐释的边界”“批评伦理”。第五卷《反思》,主题集中于强制阐释理论的应用以及对西方文论的反思,包括三个部分:“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在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应用”“西方文论批判”。第六卷《重建》,主题集中于强制阐释理论对于中国文论重建的意义和启示,包括四个部分:“文学理论的未来”“文论重建的理论资源”“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自觉”“重建中国文论的可能路径”。我们期盼,《强制阐释争鸣集》的出版,既是历史性的回顾,也是可能性的开启——回顾这一“理论事件”的历程和启示,开启构建中国特色当代阐释学的新路径、新实践。

作者简介

暂缺《强制阐释争鸣集(1—6卷)》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强制阐释争鸣集:价值》
第一编 从“强制阐释论”到“理论中心论”
强制阐释论
理论中心论
——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说起”
第二编 理论价值研究
读张江《理论中心论》所想到的
“强制阐释论”系列研究的理论建构意义
——兼就几个问题做进一步商讨
理论的批判机制与西方理论强制阐释的病源性探视
“强制阐释”与理论的“有限合理性”
作为理解之艺术的诠释学
“强制阐释论”的理论路径与批评生成
强制阐释论的意义阐释
强制阐释论的理论范式意义
强制阐释论的逻辑支点与批评策略
重建文本客观性
——强制阐释论的解释学谱系
强制阐释论的文学性诉求
唯知识论和强制阐释
强制阐释与跨文化阐释
“强制阐释”现象及其批判
——兼反思百年中国文论现代化道路
强制阐释与文本批评
“强制”之后如何阐释:文本意义的阈限空间与叙事策略
保留文学激情
批评的宽度
文学、文学批评及文本可读性的历史指数
评强制阐释论
本体阐释,路在何方
——对“强制阐释论”的冷思考
接受主体“负”问题之“强制阐释”论
关于“强制阐释”的七个疑惑
理论霸权、阐释焦虑与文化民族主义
——“强制阐释论”略议
第三编 方法论研究
过度阐释与文学研究的未来
——读张江《强制阐释论》
“强制阐释论”的方法论元素
强制阐释论的范式定位
从“强制”到“虚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具体性误置:强制阐释论的哲学方法论探讨
阐释的冲突:“认识”与“理解”的张力
——关于“强制阐释论”的哲学方法论思考
从“强制阐释”到“界面研究”:一种文化分析的理论视角
“强制阐释”的方法论危机
——兼论20世纪西方文论的“强制阐释”倾向
从“反本质主义”到“强制阐释论”
——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本质论“迷失及其理论突围
第四编 研究综述
“强制阐释论”的回应与思考
“反思与重构:‘强制阐释论’理论研讨会”综述

《强制阐释争鸣集:内涵》
第一部分 关于理论内涵的对话
强制阐释的独断论特征
关于“强制阐释”的概念解说
——致朱立元、王宁、周宪先生
关于“强制阐释”概念的几点补充意见
——答张江先生
关于“强制阐释”与“过度阐释”
——答张江先生
也说”强制阐释
——一个延伸性的回应,并答张江先生
确定的文本与确定的主题
——致希利斯·米勒
“解构性阅读”与“修辞性阅读
——致张江
普遍意义的批评方法
——致希利斯·米勒先生
致张江的第二封信
关于“强制阐释论”的对话
第二部分 理论内涵研究
源出”法国理论“文学批评的”强制阐释
强制阐释:西方文论的一个理论母题
强制阐释的多重层面及其涵义
以“文化政治”作为批判性反思的切入口
反向性强制阐释与“文学性”的消解
——兼对某些文学阐释之例的评析
解释即生成
——强制阐释论的生存论指向
“强制阐释”的学理性思考
阐释的意义与价值
——强制阐释论中的文学经验问题
文学本质的情境主义阐释
语义悬置:强制阐释的符号学理据
——兼谈当代中国文论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关于“强制阐释论”的思考
论阐释的客观性
第三部分 意义生成研究
略论文学作品的意义生成
——一个诠释学视角的考察
文学文本的意义之源:作者创作、读者阅读与评者
评论
文学作品意义之源
——20世纪西方文论史视角
文学研究与研究文学的不同范式
……
第四部分 “强制阐释”与“过度阐释”
《强制阐释争鸣集:概念(一)》
《强制阐释争鸣集:概念(二)》
《强制阐释争鸣集:反思》
《强制阐释争鸣集:重建》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