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思路
三 基本内容
第一章 启蒙精神及马克思的变革
第一节 启蒙的科学精神及其影响
一 理解启蒙应关联到其科学精神
二 自然科学对启蒙时代的革命性意义
三 18世纪启蒙运动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第二节 启蒙的理性精神与现代性批判
一 启蒙理性成为现代性世界的支柱
二 启蒙理性与现代性批判
第三节 马克思对启蒙理性的批判与转化
一 为启蒙理性奠基
二 重构启蒙理想
三 辩护与审视
第四节 从自然科学到历史科学:马克思的科学观变革
一 批判理性形而上学:历史科学的存在论根基
二 超越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历史科学的方法论维度
三 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历史科学的价值论维度
第二章 启蒙道德筹划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意蕴
第一节 现代性道德危机与启蒙道德规划
一 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表现及其根源
二 现代性道德:自我、权利和规则
第二节 应对道德危机的三条进路
一 康德:“启蒙”的时代与道德重建
二 黑格尔:“分裂”的时代与伦理共同体
三 马克思:“资产阶级时代”与人的解放
第三节 马克思道德观的三个论域
一 人类解放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道德”思考
二 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道德批判”的限度
三 科学社会主义与“真正的人的道德”
第四节 恩格斯的道德视界及其当代意蕴
一 “现代社会主义”与启蒙话语的关联
二 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与辩证思维方式
三 “永恒道德”VS“真正的人的道德”
四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平等”与“自由”
第五节 马克思与麦金太尔的现代性道德批判及其比较
一 麦金太尔:实践、美德与共同体
二 马克思:自由、自我实现与正义社会
第三章 启蒙政治设计、黑格尔法哲学与马克思的批判
第一节 现代性启蒙的政治设计及其后果
一 现代性启蒙政治设计的生成逻辑
二 自然科学模式在政治科学中的铺展
三 辩证对待现代性启蒙的现代政治设计
第二节 黑格尔的思维方式变革及其限度
一 对近代自然科学思维方式的批判
二 对“反思哲学”的批判
三 形而上学的重建
四 黑格尔之重建的限度
第三节 现代世界的“分裂”及其克服
一 现代世界的“分裂”是黑格尔面对的时代问题
二 应对启蒙与反思法国大革命
三 绝对理性国家观
四 综合古代与现代的尝试
第四节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和国家哲学的批判
一 对黑格尔法哲学唯心主义本质的批判
二 对黑格尔的内部国家制度的批判
第四章 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思想的逻辑转换
第一节 基于解放逻辑的政治哲学求索
一 “旧世界是属于庸人的”
二 犹太人问题是“当代的普遍问题”
三 “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
第二节 基于经济学和哲学逻辑的政治哲学求索
一 “劳动”问题的悖论
二 “劳动”解放的哲学基础
三 共产主义:劳动解放和人的解放
第三节 分工逻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意蕴
一 人的解放与历史唯物主义
二 分工逻辑与现代市民社会的起源史
三 现代国家与真正的人类共同体
第四节 《共产党宣言》与现代人的幸福追寻
一 启蒙的时代及其问题
二 马克思对现代性生活体验的揭示
三 现代性辩证法及其意义
第五章 现代社会的批判与扬弃: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节 金钱是“世俗的神”与市场的道德限度
第二节 货币制度与货币是一种社会权力
一 货币是“真正的上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论述
二 “货币的谜”的解答:《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论述
第三节 现代社会的扬弃与超越:马克思的路径
一 1845年之前的论述
二 1845年之后的论述
三 总结及反驳
第四节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一 基于文本整体逻辑的思想阐释
二 基于马克思思想整体视域的理论阐释
三 基于思想史视域中的理论阐释
结语:马克思的“新启蒙”及其现实意义
一 “新启蒙”扬弃原初启蒙的诸方面
二 马克思“新启蒙”的现实指向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