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提出问题。解释、分析问题—懈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水土流失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首先说明为什么要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其次,阐述水土流失治理的历程和做法(怎么做);再次,分析研究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做得怎样);最后,指明如何改进治理(下一步该怎么做)。沿袭这一逻辑路线,全书分为7章。第1章,导论。主要阐明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指明研究采取的方法、涉及的主要内容、遵循的逻辑路线及可能的创新点。第2章,文献综述。分门别类地对国内、国外关于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述评。第3章,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借鉴和吸收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产权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等理论基础,阐明研究的理论支撑。第4章,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变迁。回顾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历史变迁,分析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水土流失治理的投入机制、科技机制、政策制度等的演变规律,并探析福建省域个案。第5章,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纵向比较分析水土流失治理与治理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定量分析水土流失治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影响水土流失治理绩效的主要因素。第6章,水土流失治理区与非治理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横向比较分析水土流失治理区与非治理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分析水土流失治理“本域效益”与“异域效益”的差异,比较分析治理内部效益与外部效益的差异。第7章,水土流失治理区与非治理区经济和谐发展的探讨。基于前面的探究,阐明进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必要性,提出水土保持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对策建议,包括对水土流失治理进行政策制度、组织机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革新;建立健全水土流失治理生态补偿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其他科学的生态补偿制度,从而促进和实现社会福利的“卡尔多一希克斯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