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满潮,1956年5月出生。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阿根廷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矿业科学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矿业知识产权联盟理事长,曾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2015-2019)。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2016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017年)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4年)获得者。主要从事矿山岩体大变形灾害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提出了“缓变型”和“突变型”大变形灾害的理论体系,研发了多套大变形灾害机理实验系统,创建了深部岩体力学实验室,形成了无煤柱自成巷110/N00工法技术体系,引领了矿业科学技术第三次革命。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吴群英,1968年2月出生,1990年6月参加工作,正高级工程师,陕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201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现任陕西陕煤陕北矿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管理创新战果奖国家二等奖2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出版学术著作4部(作者3部,第二作者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项,主持制定地方标准1项,主持制定企业标准4项。曾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17年度在榆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十大杰出企业家”“陕西省三秦质量人物”“第六届陕西省优秀企业家”“中国煤炭工业第十一届石圪节精神奖”等荣誉和奖励7项。杨军,1979年10月出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矿业科学协同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优秀骨干人才。主要从事深部岩石力学、软岩工程力学理论与技术、无煤柱自成巷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骨干人才培育资助项目1项,越崎青年学者计划资助基金1项等。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4篇,撰写专著3部、标准2部、获国内外发明专利13项。王亚军,1990年9月出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同济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无煤柱自成巷开采技术及110/N00工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者(通信作者)发表SCI/EI论文21篇,作为主要发明人(前3)申请发明专利16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等纵向课题5项,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员参加校企联合横向课题1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王琦,1983年12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深地空间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担任山东省地下空间安全控制工程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复杂条件煤矿巷道围岩控制机理与方法、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8篇,EI论文46篇;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5项;作者出版专著2部,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主编团体标准1项、参编行业标准2项,获得省部级工法4项;前三位完成人获得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省部级奖励1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与省部级课题11项,企事业委托工程课题2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