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依托于现代工业的现代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电影与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和救亡图存的历程几乎同步。在中国这一百多年血雨腥风、沧海桑田的历史中,电影有时扮演着刀与剑的角色,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武器;有时则成为“眼睛的冰激凌”,抚慰都市人在急速变化的时代中游荡的心灵。在这种大背景下,政治电影、社会问题电影、伦理情节电影、商业娱乐电影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直是中国电影的主流,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主体。但恰恰是在这样逼仄的历史空间中,中国电影偏偏存活着一股清流,它们似乎是在时代洪流边缘的潺潺小溪,喃喃自语,甚至有时候还显得有些落落寡欢,在那里抒发着大时代的小哀伤,关怀着大舞台上的小人物,洞察着大事件中的小情怀。这些电影,视角更加个人化,风格更具抒情性,审美更有古典风,境界更有形而上的超脱感——这就是《影像长河:从费穆到张艺谋》所谓的“文人电影”。正如作者所说,近百年中国电影史上,与郑正秋、蔡楚生、郑君里、谢晋等为代表的戏人电影潮流并肩而行的,就是这“文人电影”的细脉。尽管这个细脉,气势、规模、数量不能与前者相提并论,但它时隐时现,时断时连,影响甚远。吴永刚、孙瑜、费穆、谢铁骊、水华、吴贻弓、张暖忻、谢飞,以及早期的张艺谋,陈凯歌等构成这个系列走向上的“重镇”。他们充满个性魅力的文化主题、审美样式、艺术形态、镜头语言,已成为电影王国中不可或缺的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