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定牧师是大教堂圣诗班领唱人,他大女婿是巴彻斯特的会吏长——一个地位很高的教会职务,仅低于主教。其职务在于监督各方教长,视察主教区各教会建筑物,负责教会产业修缮,襄助主教处理教会事务。在哈定牧师的大女儿与格伦雷博士(会吏长)结婚的几个月后成为了大教堂圣诗班的领唱人。1434年一位富有的羊毛商人希拉姆先生,在遗嘱里把他的希拉姆空地和希拉姆田地捐赠给教会来养活生于巴彻斯特的十二位衰老的梳羊毛人,并建造一座养老院供他们居住,附建一座适当寓所给一位院长居住,这位院长每年从以上土地所得里支取款项。由于这位先生对圣乐非常喜爱,就在遗嘱里写明大教堂圣诗班领唱人可以兼任养老院院长一职,只需获得主教认可。有什么不行呢?格伦雷博士的父亲就是主教。到了哈定牧师的时代,19世纪,这项捐赠价值持续增高,他每年能从这项职务获得的收入是八百磅。而数量不变的十二个受益人每天是一先令六便士。哈定牧师的二女儿正与一位年轻外科大夫、锐意改革的波尔德先生谈恋爱。这位年轻大夫认为一向诚实谦逊和蔼的哈定牧师拿这么一大笔钱有失公允。作者说他是“专心致志矫正弊病和杜绝邪恶……自以为负有特殊的改革使命”说他有“丹东的热情和自信”。他挑动十二个受益人让他们认为哈定拿那么多不合理,他们自己可以从希拉姆产业中获得一百磅。波尔德先生请了律师,格伦雷博士也请了律师,两厢都在准备就要大打出手。然而作者影射泰晤士报的朱庇特报出手了,无情抨击教会的种种贪得无厌。哈定牧师忍受不了辞了职。他搬出了院长寓所。十二位受益人每日真诚细致的陪伴者关怀者没有了,除了一位头脑清晰一直站在哈定先生这边的班斯先生,其他人的结局都很孤独忧郁。哈定牧师到底该不该拿那么多钱?希拉姆先生把他的地产及其地产受益捐赠给了教会,委托教会建一座养老院,那么地产和养老院都属于教会。十二位受益人所得与院长所得差距巨大是这部作品矛盾的焦点。从财产关系上看,十二位受益人不是继承人,哈定先生也不是,他甚至不是管理人,管理人是教会,具体落实在是格伦雷博士身上。那么哈定先生到底是否应该拿那么多钱呢?他每日满有恩慈忍耐充满爱心陪伴十二位受益人,一年该得多少薪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