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相传为西周姜太公吕望所撰,但据历代学者考证,并非西周时期的作品,而应是战国晚期之作。《六韬》的“韬”字,原与“弢”字相通,意为“弓套”,含有深藏不露之意,引申为谋略。所谓“六韬”,即指六种秘密的谋略,亦即论述战争问题的六种韬略。全书分文、武、龙、虎、豹、犬六卷共六十篇,以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问对的形式,对经国治军的基本方略及指挥战争的具体战略战术进行阐述。其中文韬、武韬两卷主要论述战略问题,龙韬一卷论述将帅问题,虎、豹、犬三卷论述各种条件下的具体作战方法。《六韬》的论述丰富而具体,涉及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兵学体系,在古代军事理论发展史上占有显著而重要的地位。《三略》分上、中、下三篇,内容比较简略,主要阐述的是治国兴邦、统军驭将的政治方略,同时也涉及一些用兵打仗的具体计谋与方法。其思想体系不局限于一家,而是杂糅各家思想,尤以吸收儒、道两家学说为多。因此《三略》虽以兵书著称,但也被视为一部政治谋略著作。此次出版,将《六韬》《三略》合为一册,一方面是两书有“同源”的说法,另一方面是二者在内容上确有相得益彰之处。《六韬·三略-崇文国学普及文库》含原文与译文两部分内容,原文系以《续古逸丛书》影印《宋刻武经七书》本为底本,底本中的衍漏错讹文字据其他版本径直改正。译文以直译为主,间或辅以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