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又字笠鸿,号天徒,又号笠翁,别号新亭樵客、随庵主人、湖上笠翁、伊园主人等,浙江兰溪人,生长在江苏如皋,父辈在此卖药行医。二十五岁返乡应童子试,以五经见拔,成为府学生;而后两次应乡试不售。顺治七年(1650)移居杭州,以卖文刻书为生,结交各方名士,游历甚广。家设戏班,往来达官显贵之家演出剧目,娱己娱人。其主要著作有《闲情偶寄》《笠翁十种曲》《十二楼》《无声戏》等。《闲情偶寄》是李渔精心构撰的一部寄情之作,内容涉及面广,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部,各部之下均有细目,不厌其繁。所述均为其本人所好与经验之谈,显示其对于生命的感悟以及当时文人的游戏品质。《闲情偶寄/崇文国学普及文库》因篇幅体例所限,只选取作者对古代戏曲理论有系统、经典论述的《词曲》部加以阐释,此部共分为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篇,是李渔对戏曲艺术中剧本创作的经验之谈。该部中对填词的技巧进行了着重的阐述,包括戒讽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等应注意的内容;其次该部对戏剧创作中的音律也做出了一些规范,例如恪守词韵、凛遵曲谱、鱼模当分、拗句难好等。这些内容即使在今天的戏曲创作中看来,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闲情偶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著名作家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对《闲情偶寄/崇文国学普及文库》极为推崇。虽然书中有些内容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但是只要读者在阅读《闲情偶寄/崇文国学普及文库》时,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扬长避短,就可以有所体味,使自身的艺术修养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