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常宁县志》是一部记载常宁县自明嘉靖年间至清康熙初年历史的志书,也是常宁有史以来首部较为系统地记载本区域内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的综合志书。该志书成书于康熙十二年(1673),由时任常宁知县张问明主修、殷铭纂修、刘纶编订。《康熙常宁县志》共十三卷。因年代久远,保存不善,该志现仅存八卷,即首卷、二、三、四、十、十一、十二、十三卷;而第五、六、七、八、九卷已经亡佚。该志虽然已佚失多卷,但仍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今人研究明末清初常宁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由于该志书用文言文著就,未用标点符号断句和标点,且有大量生僻字词,使人读起来晦涩难懂。为传承、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以达到以古鉴今、古为今用之目的,中共常宁市委、常宁市人民政府决定重版康熙朝《常宁县志》,聘请专家对原版(即康熙十二年版)进行校注。在完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使用现代标点符号断句和标点,并对生僻晦涩的词句和历史典故等进行注释,使一般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能够读懂或利用该志。基于此目的,2018年6月,常宁市地方志编纂室特聘请广州大学历史系教授郭华清对该志进行校注,并多次组织人员赴湖南省图书馆、南京市图书馆、台北图书馆等藏书单位,查阅古版本,认真比对分析。经郭华清教授和编纂室史志工作者一年多时间的艰辛努力,现终于完成校注,并以《康熙常宁县志》之名付梓出版,此为发掘、传承常宁历史文化之大事、幸事。《康熙常宁县志》记载了常宁明中叶至清初时期百余年的历史,沉淀着常宁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此次校注再版,力求与原著保持一致,印刷精美,装帧美观,使之成为宣传常宁的一张名片,成为人们收藏之珍品,真正实现其存史、资政、教化之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