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哲学知识读物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

定 价:¥78.00

作 者: [德] 阿尔弗雷德·冯·马丁 著,黄明嘉,史敏岳 译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经典与解释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7593954 出版时间: 2020-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400 字数:  

内容简介

  《尼采与布克哈特》是德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冯·马丁(Alfred V. Martin,1882-1979)撰写的一部论述尼采与布克哈特思想的德语专著,1941年在瑞士出版。 \n布克哈特是19世纪欧洲文史大家,与尼采是同时代人,但一直以来,国内学界对布克哈特缺乏足够认识。在本书中,冯·马丁将尼采与布克哈特并举,一方面总结了布克哈特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将其与尼采思想进行对比,从而让读者对布克哈特有更全面的认识。 \n \n尼采与布克哈特,一个是倾向人文理想的人本主义者,另一个越来越成为人本主义的对立面,他们是两个对立的精神世界。我们的全部注意力就放在对这个主题的论述上,即论述何者在生平和个性方面具有更高更普遍的意义。我们想了解的是,这两位人物如何借助其内在本质,而必然对另一方产生影响。 \n《尼采与布克哈特》突出一种超个体和超历史的旨趣,这或许让读者获悉两者生平事迹的愿望落空了,但说到底,尼采和布克哈特只是时代的代表罢了,他们两人最终理解的精神史就是“为获取精神价值的奋斗史”。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马丁(Alfred V. Martin,1882-1979)是德国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德国社会学创始年代后一位代表人物,以历史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研究见长,先后于法兰克福大学、慕尼黑大学和哥廷根大学任教。1932年,迫于政治局势,马丁失去了大学教职,转而对文艺复兴表现出了学术兴趣,同时,他对纳粹政权持明确的反对立场,《尼采与布克哈特》(1941)一书由此招来了纳粹新闻界的攻击,《雅各布·布克哈特生活和思想中的宗教》(1942)的版则被盖世太保没收。马堡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迪尔克·克斯勒(Dirk Kaesler)如此评价阿尔弗雷德·马丁:“基于他的怀疑论秉性,即使在1945年之后,他仍然是大学里的孤独者。他晚期工作的一贯主题是社会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紧张关系。”社会学家赖纳·莱普修斯(Rainer Lepsius)对阿尔弗雷德·马丁的评价是:“他有意识地为自己所知道的价值观服务,蔑视一切权力,鄙视适应性的技巧和策略,将个人独立性视为优先于制度影响力。”

图书目录

尼采、布克哈特与人文教育困境(刘小枫) \n
第二版前言 \n
导论 \n
一 私人关系 \n
二 与巴塞尔的关系及其象征意义类型 \n
三 学识与教养的异同 \n
四 社会学角度 \n
五 古典天性与浪漫天性 \n
六 对生命的静观默想与唯意志论思维 \n
七 两种人与两种不同的哲学对时代的批评 \n
八 否定与立场 \n
九 大众 \n
十 强权 \n
十一 自由的终结?表达世界观的历史形象 \n
十二 对希腊文化的评价 \n
十三 希腊文化与人本主义 \n
十四 “危险的”生活 \n
十五 个人主义与“伟人” \n
十六 受难者 \n
十七 历史的超验形而上学 \n
十八 文艺复兴与基督教 \n
十九 “贵族的”文艺复兴 \n
二十 旧政体与革命 \n
二十一 拿破仑 \n
二十二 欧洲,自由与权力问题 \n
结语 \n
二十三 欧洲与各民族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