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坊间以为,《宣和集古印史》是一部北宋宣和年间的印谱,因为已有《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宣和博古图》传世,那么顺理成章也应该有《宣和印谱》,于是指此为失传的宋代《宣和印谱》。此论大谬耳!关于非常早的印谱,四十年前我考证过,为北宋杨克一的《印格》和王俅(子弁)的《啸堂集古录》。据明代屠隆为本谱所撰的序,萧山来行学(颜叔)于桐棺丹筒中得《宣和印史》。但这显然是伪托之辞。宋宣和时录印皆木刻,并无原印朱泥钤拓之例。又谱名曰“宣和集古印史”,“集古”一一字用于印谱名称的风气,要晚至明万历初方有之。又此谱编成于明万历二十四年(一五九六),框格形式,钤印位置,种种迹象表明,它是一部明谱而非宋谱。而当时或许是为了自高身价,把“集古”二字去掉,称为“宣和印史”,更可混于北宋宣和诸谱矣。每卷卷端皆署“宣和集古印史”,而在版心又列“宣和印史”,以便诡托,混淆交错,遂令后人茫然莫辨耳。乾隆开四库馆,敕各省进献书籍。两淮盐政采进此谱,呈献者号为宋谱,已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疑。作为一部高水准的印谱,《宣和集古印史》收摹刻古官私印及蛮夷、侯将、尉督、邑令长印一千五百余方,可称浩瀚。除了收印高精、数量巨大之外,来氏特别关注秦玺内容:卷首收秦玺三方,又自撰《刻秦玺自序》和《秦玺考》。另外,卷未有虎符五枚、钮制三十,还有来行学自着印学理论文字《印则》十二章。除了托古一项以外,其他细节,都是专业水准,看得出是行家裹手所为。此谱正文版框纵十九点八厘米,横十三厘米,今藏西泠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