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甲午中举,不恋仕途,一生以兴学为己任,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投身于兴学育人事业中,是清末民初中央教育会山西议员;他站在时代前沿,注重人才培养,上下奔波,游说当局,促成了山西首批公派学子出国留学的先例;他学贯中西,治学严谨,主张废科举、兴新学,创办多所学堂,开启了现代基础教育的先河,被誉为“山西兴学之先声”;他弘扬国学,藏书万卷,勤于笔耕,著作等身,仅教育丛书著述就达15种26卷之多;他顺从民意,为保我国矿产资源,与缙绅共同创办保晋矿务公司,筹巨资从英国人手中赎回矿权;他身处乱世,忧国忧民,仗义执言,多次上书,期盼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然而,直到他瞑目的那一天,也未能看到这一天的到来。他就是三晋著名的教育家、藏书家、著述家和社会活动家冯济川。冯济川(1859-1928),字更生、秋航,自号石像山人,孝义市兑镇石像村人。清末民初三晋杰出的教育活动家、社会活动家和山西省著名的藏书家、著述家之一。幼时聪颖好学,15岁父殇,“尊母教读书兼理农商”,后就学于汾阳西河书院和省城晋阳书院。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中举。冯济川一生以兴学为己任,认为“欲振兴庶务,非人才众多不可;欲培养人才,非教育得法不可”。光绪三十年(1904)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明治大学之分校经纬学堂,研究东西方学说,深感我国人才之缺乏弊在科举,主张罢科举而兴学堂。归国后先后创办和倡办全晋公立中学堂、西河中学堂、高等小学堂及公立女子学堂,被誉为“山西兴新学之先声”。清末民初任中央教育会议员,山西仅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