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序言
前言
章 品种起源和形成过程
节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第二节 产区社会经济变迁
第三节 品种形成的历史过程
第二章 品种特征和性能
节 体型外貌
一、外貌特征
二、体重和体尺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一、性行为
二、分娩行为
三、日常行为
第三节 生产性能
一、繁殖性能
二、哺育性能
三、生长性能
四、育肥性能
五、屠宰性能
六、肉质性状
第三章 品种保护
节 保种概况
一、保种的概念和意义
二、保种原理
三、保种方法
四、规范化保种的要求
五、梅山猪保种概况
第二节 保种目标
第三节 保种技术措施
第四节 种质特性研究
一、遗传特性
二、基因研究
第四章 品种繁育
节 生殖生理
一、发情与发情鉴定
二、排卵
三、人工授精
四、妊娠、分娩与接产
第二节 种猪选择与培育
一、种猪的饲养管理
二、种猪等级评定
第三节 种猪性能测定
一、测定原则
二、猪的繁殖性能
三、生长性能
四、胴体性状
五、肉质特性
第四节 选配方法
一、选育方法的演变
二、选育方法
第五节 提高繁殖成活率的途径与技术措施
第五章 营养需要与常用饲料
节 营养需求
一、消化代谢特点
二、种公猪的营养需要
三、种母猪的营养需要
四、后备猪的营养需要
五、仔猪的营养需要
六、梅山猪饲养标准
第二节 常用饲料与日粮
一、粗饲料
二、青绿饲料
三、能量饲料
四、蛋白质饲料
五、矿物质饲料
六、饲料添加剂
第三节 梅山猪典型日粮配方
第六章 饲养管理技术
节 分娩前后母猪的饲养管理
一、分娩前的准备
二、接产
三、分娩前后的护理
四、母猪生产瘫痪的处理
第二节 仔猪的培育
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二、哺乳仔猪的饲养
三、哺乳仔猪的管理
第三节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一、做好断乳工作
二、断乳仔猪的饲养
三、断乳仔猪的管理
第四节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一、商品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二、商品肉猪饲养品种(系)选择
三、商品肉猪的饲养
四、商品肉猪的管理
第七章 疫病防控
节 生物安全
一、猪场的生物安全
二、消毒
三、猪群免疫接种
第二节 主要传染病的防控
一、猪瘟
二、非洲猪瘟
三、口蹄疫
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五、猪圆环病毒病
六、猪伪狂犬病
七、猪流行性腹泻
八、猪支原体肺炎
第三节 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控
一、肠道线虫病
二、其他寄生虫病
第四节 常见普通病的防控
一、仔猪低糖血症
二、仔猪贫血
三、胃肠炎
第八章 猪场建设与环境控制
节 养猪场选址与建设
一、猪场选址
二、猪场总体规划
三、猪场平面布局
第二节 猪场建筑的基本原则
一、猪舍的形式
二、猪舍的基本结构
三、猪舍的类型
第三节 猪舍设备及环境调控
一、猪舍主要设备
二、猪舍环境调控
第九章 猪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一、污水的处理
二、粪便的处理
第十章 品种开发利用与品牌建设
节 品种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地方品种间杂交
二、二元杂交
三、三元杂交
四、中欧合成系
第二节 主要产品加工及产业化开发
一、太仓肉松
二、上海火腿
三、万三蹄
第三节 我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模式
一、荣昌猪模式
二、苏太模式
三、二花脸猪模式
四、两广小花猪(陆川猪)模式
五、莱芜猪模式
六、苏淮猪模式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小梅山猪》(DB32/T 1393-2009)
附录二 《小梅山猪养殖技术规程》(DB32/T 1394-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