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又称综合管沟、共同沟,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市政共用隧道,可容纳电力、通信、热力 、给水、排水、燃气等两类及以上工程管线,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的市政公用设施,以达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的共享。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对地下管线建设规模和运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因地下管线建设、运行导致的道路重复开挖、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运行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综合管廊建设是保障地下管线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2014 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统筹推进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并在全国36 个大中城市开展综合管廊建设试点,探索投融资、建设维护、定价收费、运营管理等模式,提高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水平。2008 年,青岛市在国内率先成网成片规划建设综合管廊。2016 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综合管廊试点工作,青岛入选试点城市。青岛市结合新区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道路建设,在李沧区、西海岸新区、高新区、蓝色硅谷核心区、胶东国际机场五个区域开展试点,建设综合管廊49km。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省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青岛市圆满完成了试点任务。截至2019 年底,青岛市累计建成运营综合管廊已达110km,入廊管线涵盖给水、再生水、雨水、污水、热力、燃气、电力和通信等,总长度近1000km,规模总量全国居首。同时,青岛市构建起全市统一的综合管廊规划体系,制定统一的配套政策制度,编制了一系列规范标准,突出协同发展,强化技术科研创新,打造专业运维队伍,形成了具有青岛特色的“多维化协调、全域化规划、综合化保障、多元化建设、专业化运营、市场化收费、统一化监管”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