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选题的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的程序、理论基础及适用性分析
第一节 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和查处程序
一 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
二 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制度分析
三 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程序分析
第二节 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的理论基础
一 正义理论
二 程序正义理论
三 程序价值理论
四 尊严价值理论
第三节 科研不端行为查处与程序正义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一 科研不端行为查处引入程序正义理论的必要性分析
二 科研不端行为查处引入程序正义理论的可行性分析
三 程序正义理论与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的逻辑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科研不端行为调查程序分析
第一节 举报和受理程序
一 发现和举报模式分析
二 举报形式和渠道分析
三 受理权限和程序分析
四 举报信息的共享程序分析
第二节 初步核实调查程序
一 初步调查的程序价值
二 初步调查的模式解析
三 初步调查的程序内容和完成时限
四 初步调查结论的价值
第三节 正式调查的程序和结论
一 正式调查的程序价值
二 正式调查的主体及空间设置
三 正式调查的回避和保密机制
四 正式调查的程序内容及其要素
五 正式调查的结论
第四节 临时性行政措施
一 临时性行政措施的程序价值
二 临时性行政措施的内容分析
三 临时行政措施的审查修改
四 临时行政措施的解除和终止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科研不端行为处理程序分析
第一节 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决定的形成程序
一 正式调查结论的评估认定程序
二 处理决定的形成程序
三 处理结论的告知程序
第二节 科研不端行为处理的救济程序
一 听证救济途径
二 申诉复议程序
三 申诉复议处理程序
第三节 科研不端行为处理结果的披露途径与程序
一 处理结果的披露途径
二 处理结果的披露程序
第四节 科研不端行为处理程序的衔接研究
一 处理程序的衔接
二 处理措施的衔接
三 处理措施冲突的解决
第五节 美国科研不端行为处理的自愿排除和解程序研究
一 美国自愿排除制度的内涵与实践
二 自愿排除和解协议的基本框架
三 自愿排除和解协议的主要特点
四 自愿排除和解协议的实践启示
第六节 美国科研不端行为记录系统研究
一 美国科研不端行为记录系统简介
二 美国科研不端行为记录系统的基本框架
三 美国科研不端行为记录系统的主要特点
四 美国科研不端行为记录系统的实践启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程序正义理论的科研不端行为查处案例分析
第一节 于艳茹事件及其启示
一 于艳茹事件简介
二 于艳茹事件查处程序检视
三 于艳茹事件查处程序的反思
第二节 集中撤稿事件及其启示
一 集中撤稿事件简介
二 集中撤稿事件查处程序检视
三 集中撤稿事件查处程序反思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制度的构建
第一节 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程序构建的基本思路
一 查处政策的统一化
二 调查机构的独立化
三 调查工作的专业化
四 查处程序的标准化
第二节 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程序构建的重点内容
一 案件调查与处理的程序分离机制
二 案件调查中的临时行政措施程序
三 案件查处中的学术权与行政权协调机制
四 案件当事人的程序性权利保护
五 案件查处中的程序正义原则及其优化
第三节 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程序制度构建的配套机制
一 举报受理的联动机制
二 调查过程的协调机制
三 处理措施的衔接机制
四 案件处理的协商机制
五 信息记录的维护机制
六 媒体报道的引导机制
第四节 美国科研不端行为查处机构研究——以ORI为例
一 ORI的历史演变
二 ORI的管理体制
三 ORI的运行机制及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意义
一 本书的主要结论
二 研究结论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科研(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作者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