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范畴的界定
一 先秦
二 哲学、思想及其历史
三 中国哲学与中国哲学史
第二节 回到中国哲学自身:百年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前瞻
第三节 先秦气论思想的研究现状及历史使命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中的不足
三 历史使命
第一章 中国哲学视域中的气
第一节 气不是实体性范畴
一 “以西范中”视域下的误解
二 “以苏范中”视域下的误解
第二节 气是天人合一的中介
一 宇宙论:大德曰生
二 人生论:自强不息
第三节 气范畴的演变历程及主要论域
一 气范畴的演变历程
二 气范畴的主要论域
第二章 描述和解释具体现象的气
第一节 用以描述和解释具体自然现象的“气”
一 伯阳父论地震与川谷导气
二 六气与五行
第二节 用以描述和解释社会现象的气
一 吉凶由人与人助宣气
二 勇气、士气、声气及魂魄之气
第三节 对现象总体的哲学说明
一 《帛书》的“阴阳刑德”思想
二 《文子》的“道气合一”思想
三 《管子》的“精气”思想
第三章 描述和解释世界总体的气
第一节 “道生一”的气生成论
一 “混而为一”的本体论
二 “负阴而抱阳”的宇宙论
三 “专气致柔”的修养论
第二节 “通天下一气”的气本原论
一 “道通为一”的本体论
二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宇宙论
三 “听之以气”的修养论
第三节 “有一而有气”的“元气”论
一 《列子》的气化宇宙论思想
二 《吕氏春秋》的“与元同气”思想
三 《鹖冠子》的“元气”思想
第四节 以《易传》为代表的儒家宇宙论
一 孟荀宇宙论探赜
二 《易传》的“太极阴阳说”
第四章 描述和解释意义及价值的气
第一节 以气释身
一 血气:生命有机体的基础和本质
二 神、志:生命有机体的主宰
第二节 以气释心
一 “心”不是“气”或“心”不属“气”(形而上之道德心)
二 “心”即是“气”或“心”属“气”(形而下之认知心)
第三节 以气释性
一 “浩然之气”:天命之性的源头
二 “生之谓性”与“性恶”:气质之性的源头
三 “仁气”“义气”“礼气”:性气一元论与气善论的源头
第四节 以气释生死
一 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消极的人生态度
第五章 气论思维模式的确立及其对儒道的贯通
第一节 气论思维模式的确立
一 气论思维模式确立的历史过程及其哲学史、思想史基础
二 气论思维模式是一种整体互系的描述性思维模式
三 气论思维模式本即为中国古代哲学之根本思维模式
第二节 对儒道的贯通
一 儒道都以气论思维模式作为自己的理论框架
二 儒道都是在气论思想的基础上走上内在超越的进路
第三节 气论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及其现代价值
一 气论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二 气论思想的现代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