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58.00
作 者: | 张枣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丛编项: | |
标 签: | 暂缺 |
ISBN: | 9787541157615 | 出版时间: | 2020-08-01 | 包装: | 平装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76 | 字数: |
前言/
「第一章」
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发展与持续(1919—1949)/
第一节诗人流派的惯常划分/
第二节我们的新视角:四代诗人/
第三节“新月派”:浪漫的象征主义者/
第四节3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
第五节冯至与“九叶派”诗人/
「第二章」
鲁迅:《野草》以及语言和生命困境的言说/
第一节“怎么写”/
第二节“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第三节“我自念:这是病叶呵!”/
第四节“但是,那前面的声音叫我走”/
第五节“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第六节“我将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
第七节“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
「第三章」
闻一多:介于纯诗与爱国之间
——将精神追求的进退维谷作为抒情主题/
第一节“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第二节美与爱/
第三节闻一多作为现代恶魔诗人/
第四节“人类同情”与爱国/
第五节富有创造力的不相容性/
第六节奇迹,唯有语言才能召唤/
「第四章」
梁宗岱与象征主义诗学/
第一节梁宗岱和瓦雷里/
第二节梁宗岱关于瓦雷里诗学的诠释/
第三节象征主义、传统和“宇宙意识”/
第四节陶渊明、波德莱尔和象征/
第五节梁宗岱诗学的影响/
「第五章」
传统与实验:卞之琳和冯至的客观化技巧/
第一节极端主体性的背离/
第二节传统与“历史的意识”/
第三节“水”作为客观化的宇宙意象/
「第六章」
从地下文学到“朦胧诗”
——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现代主义诗歌复兴/
第一节“假大空”诗学/
第二节另类的诗学/
第三节黄翔与郭路生:两个永远的局外人/
第四节重估价值判断的诗学/
「第七章」
北岛与“词的流亡”/
第一节可疑之处:写作危机与“朦胧诗”的再出发/
第二节“抒情我”作为语言风景的探寻者/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诗的语言”/
第四节“词的流亡”作为去政治化的、文学内在的对现代性的追寻/
第五节陌生化的另一个“我”/
第六节流亡在途作为写作的隐喻/
第七节打开内部空间的钥匙/
「第八章」
“后朦胧诗”/
第一节南方的太阳和“后朦胧派”身份/
第二节日常的太阳:诗人间的一场批判性的互文对话/
第三节朝向语言风景的危险旅行/
第四节“来敞开领域,朋友”/
参考文献/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