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缺损是口腔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牙齿的美观与功能。近年来,随着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如微创理念、全瓷材料、粘接技术、数字化设计和加工技术等,关于牙体缺损修复的修复体类型选择、修复体的固位设计、修复体的抗力设计、修复体的边缘设计等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与经典的口腔修复学不同的新名词、新概念、新设计、新操作等。而目前对于牙体缺损以上新的变化的认识和观点众说纷纭,甚至出现严重分歧,使年轻医师在对牙体缺损修复的学习理解和临床实践上出现了很多困惑,有的年轻医师甚至对经典的修复学理论产生了怀疑。笔者自1994年博士毕业留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任教,一直从事口腔修复学特别是牙体缺损部分的教学工作,牙体缺损也是笔者和笔者团队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重点。多年来,笔者和笔者团队一直参与设计和开展中华口腔医学会“一步一步”口腔临床实用技术规范化培训系列继续教育活动,其中牙体缺损修复是主要的教学培训内容。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多年的教学体会深深感到,“强基础、建体系”是每位年轻医师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方向。因此,本书从口腔修复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出发,结合新材料、新技术的进展,归纳总结、分析解读目前牙体缺损美学修复中存在的困惑和争议。书中内容包括:牙体缺损的病因和修复方法、牙体缺损美学修复全瓷材料的选择、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体类型的选择、后牙牙体缺损修复体类型的选择、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体类型的选择等这些口腔临床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本书关注的不仅是问题的答案,更力求描述对问题的思考——问题没有永远的标准答案,医学理念、技术始终都在发展,每个问题的答案会随之产生变化,但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不会改变。望本书的出版,对年轻医师学习和掌握牙体缺损的美学修复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