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
1.1 研究的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 3
1.3研究的意义 3
1.3.1理论意义 4
1.3.2实践意义 5
1.4国内外文献综述与评价 6
1.4.1机会主义行为理论的综述 6
1.4.2 公司治理理论的研究 12
1.4.3 国有企业治理的研究 18
1.4.4 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 23
1.4.5 国内相关理论外文献的整体评价 29
1.5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32
1.5.1 研究的内容 32
1.5.2 研究的思路 34
1.5.3 研究的方法 35
1.6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6
1.6.1研究的重点 36
1.6.2研究的难点 37
1.6.3可能的创新点 38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41
2.1 基本概念界定 41
2.1.1国有企业 41
2.1.2机会主义行为 42
2.1.3委托代理关系 44
2.1.4激励与约束机制 45
2.2理论基础 46
2.2.1契约理论 46
2.2.2 委托代理理论 46
2.2.3 公司治理理论 48
2.2.4 激励理论 49
2.3 本章小节 50
第3章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行为表现与原因分析 53
3.1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常见表现 53
3.1.1机会主义行为的经济学阐释 53
3.1.2 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表现形式 54
3.2 我国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62
3.2.1损害相对人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 62
3.2.2 基于行为主体主观意志的机会主义行为 64
3.3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68
3.3.1 国企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一般原理 69
3.3.2 多重委托代理机制下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 71
3.3.3集体委托代理机制下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 75
3.3.4多头委托代理机制下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 77
3.3.5多任务委托代理机制下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 79
3.4 本章小结 81
第4章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不利影响 83
4.1 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83
4.1.1 降低企业当期投入产出比 83
4.1.2 降低企业长期经营绩效 85
4.2 对企业经营治理的影响 86
4.2.1 扩大信息不对称 86
4.2.2 增加交易成本 87
4.3机会主义行为的外部影响 88
4.3.1 破坏整体经营环境,导致国有资源浪费和损失 88
4.3.2 延误治理时期,致使损失持续扩大 89
4.4机会主义行为的社会影响 90
4.4.1影响整体行业的创新力 90
4.4.2机会主义扩张和不良示范效应 92
4.5 本章小结 95
第5章博弈演化视角下机会主义行为的实证分析 97
5.1基本假设及理论模型 97
5.1.1基本假设 97
5.1.2 理论模型 98
5.2 博弈演化视角下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经验分析 102
5.2.1 初始委托人虚置加剧当事人利益不一致性 102
5.2.2多目标导致有限理性与不确定性增长 102
5.2.3复杂委托代理加剧信息不对称 103
5.2.4软预算约束增加机会主义发生机率 105
5.2.5多重委托中的多重身份更易诱发机会主义行为 106
5.2.6委托人监管不严降低机会主义行为成本 107
5.2.7公有产权增强了机会主义利益的易得性 108
5.3 本章小结 110
第6章国有企业经营中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体系与机制 111
6.1 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体系 111
6.1.1治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11
6.1.2治理体系构建的可行性 112
6.1.3治理的目标 113
6.1.4治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114
6.1.5治理体系构建的框架 116
6.2建立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行为治理机制 116
6.2.1剩余索取权机制 117
6.2.2薪酬分配制度机制 122
6.2.3市场声誉(信誉)机制 125
6.2.4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机制 127
6.3本章小结 127
第7章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对策与措施 129
7.1 国有经营中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对策分析 129
7.1.1 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129
7.1.2强化激励制度,鼓励当事人的恪尽职守所得 131
7.1.3完善惩罚制度,加大当事人的违法违约成本 132
7.2治理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对策建议 133
7.2.1事前立法警示,建立责任主体分担制度 133
7.2.2实施事中监督制度,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发生 135
7.2.3建立事后补救机制,减少持续性损失 137
7.3本章小结 138
第8章总结与展望 139
8.1总结 139
8.2 展望 140
参考文献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