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现代化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
1.2 推行TPM是当代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总趋势
1.2.1 TPM的含义
1.2.2 全员生产维修与生产维修的主要差异
1.2.3 TPM与五制的关系
1.2.4 TPM的主要特点
1.2.5 我国传统设备维修管理与TPM的差异
1.3 推行TPM后如何开展设备维修活动
1.4 设备维修业务分工原则及责任分工法
1.4.1 生产方与维修方签订设备维修业务分工协议
1.4.2 生产方与维修方在设备维修业务分工上强调搭接管理
1.5 以数学公式化表述全员维修管理中各自地位
1.6 5S
1.6.1 解读5S
1.6.2 5S管理的目的
第2章 点检定修制
2.1 点检定修制的由来
2.2 生产维修的含义与生产维修的四种不同维修手段
2.3 预防维修的表现形式
2.4 状态维修与计划预修的主要区别
2.5 建立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
2.6 点检定修制是TPM的改良
2.7 点检定修制的特点
2.7.1 以设备技术状态为主
2.7.2 以“防”为主
2.7.3 设备维修标准体系
2.7.4 设备维修管理体制
2.7.5 严控设备寿命周期费用
2.7.6 以点检制度为基础的定修制
2.7.7 全员设备维修管理
2.7.8 PDCA循环工作法
2.7.9 现场安全管理的三大法宝
2.7.10 适应设备现代化管理的操作、维修队伍
2.8 点检定修制与计划预修制的主要区别
2.9 推行点检定修制必备的九项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第3章 点检及点检制
3.1 点检
3.1.1 点检的定义
3.1.2 五定
3.2 点检制
3.2.1 点检制的意义
3.2.2 点检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4章 定修及定修制
4.1 定修
4.1.1 定(年)、日修概念的引入及检修分工
4.1.2 定(年)修设备停机周期、时间的确定
4.2 定修制
4.2.1 定修制的意义
4.2.2 定修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5章 设备维修管理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
5.1 考核指标
5.1.1 设备综合效率
5.1.2 设备主作业线故障停机时间
5.1.3 设备功能投入率
5.1.4 设备精度保持率
5.1.5 定修计划时间命中率
5.1.6 定修时间延时率
5.1.7 定修计划项目命中率
5.1.8 备件计划命中率
5.2 考核办法
5.2.1 点检工作考核办法
5.2.2 操作人员自主维修考核办法
5.2.3 检修工作考核办法
第6章 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6.1 TPM的两种含义
6.2 TPM项目推进过程框图
6.3 点检定修制内涵及要点
6.4 推行点检定修制的必要条件
6.4.1 必须准确使用、维护设备
6.4.2 必须高效率地实施检修工程
6.4.3 必须按点检要求提供备件
6.4.4 必须建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技术队伍
6.5 专职点检员的挑选
6.6 企业如何推行点检定修制
附录1 冶金行业设备维修管理的升级与变迁
附录2 非冶金行业推行点检定修制典型案例
附录3 对山东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设备维修管理评价及建议书
附录4 点检岗位及人员设定办法
附录5 与点检定修制相关的若干设备维修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图(仅供参考)
附录6 编写“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的主导思想及重点内容展述
附录7 点检账表的设定与实施
附录8 宝钢与其他公司设备维修管理主要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