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一、城市高密度发展中的犯罪空间聚集
二、空间视角下犯罪的制图分析
三、城市视角下犯罪的数据治理
四、城市犯罪学分析框架的提出
(一)聚集于微观地点的犯罪制图分析
(二)着眼于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城市视角
(三)城市犯罪学的理论意义
第二章 “芝加哥范式”研究的当代进展
一、“芝加哥范式”的提出及当代意义
(一)从“芝加哥研究”到“芝加哥范式”
(二)重温“芝加哥范式”的缘由
二、“芝加哥研究”新进展的文献计量分析
(一)“芝加哥研究”的文献分布
(二)“芝加哥研究”的知识群落
(三)“芝加哥研究”的主题演变
(四)“芝加哥研究”的研究前沿
三、“芝加哥范式”的理论发展
(一)本体论:“芝加哥范式”促成了城市犯罪学的兴起
(二)方法论:“芝加哥范式”助推计量犯罪学走向深入
(三)价值论:“芝加哥范式”追求空间正义和城市权利
(四)实践论:“芝加哥范式”发展了犯罪的整体治理观
第三章 犯罪热点的制图分析
一、城市中心区的犯罪热点制图
(一)问题的提出
(二)防卫空间研究的新模式解读
(三)城市中心区的犯罪热点制图
(四)城市中心区的防卫空间设计
二、犯罪热点与冷点的空间差异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犯罪热点与冷点的制图探测
(三)热点网格、冷点网格及普通网格的空间对比
(四)空间差异对立体化治安防控的启示
三、基于热点稳定性的犯罪空间分布规律再认识
(一)问题的提出
(二)热点稳定性及地点警务有效性的发现与验证
(三)热点稳定性与犯罪聚集性、犯罪转移性的关系梳理
(四)犯罪空间分布“三性”的理论价值及政策启示
第四章 犯罪热点成因:基于空间相关性的解释
一、犯罪热点的探因困境
二、空间相关性探因思路的提出
(一)空间相关性探因的优势
(二)空间相关性研讨的梳理
(三)空间相关性测量的启示
三、空间相关性分析前提的验证
(一)基于聚集分布的犯罪自相关
(二)基于热点稳定的空间相关
四、空间相关性分析模型的创建
(一)数据预处理
(二)筛选空间变量
(三)建立空间回归模型
五、空间相关性分析模型的解读
(一)空间因素对犯罪密度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二)五种空间因素的犯罪相关性测算
六、空间相关性分析对犯罪原因研究的理论提升
(一)热点探因结论
(二)从相关到因果的探因理论启示
七、空间相关性分析对立体化防控的应用改进
(一)针对稳定热点的立体化防控布局优化
(二)以犯罪地图为数据化防控决策参考
(三)基于空间相关性的犯罪风险测量
(四)依据犯罪临界值改善城市空间的防卫性
第五章 城市高密度区域的犯罪吸引机制
一、城市密度定义犯罪引力
二、犯罪吸引机制的分析思路
(一)“城市吸引犯罪”的理论梳理
(二)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三)城市密度与犯罪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三、犯罪聚集于高密度城区的验证
四、犯罪引力模型的创建
(一)数据的收集及预处理
(二)城市变量筛选
(三)犯罪吸引机制的提出
(四)犯罪引力模型的设计
五、犯罪吸引机制的理论意义
(一)“芝加哥范式”的当代演进
(二)“犯罪场”微观和宏观视角的一体论
(三)深化犯罪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四)勾勒城市犯罪学的知识图谱
六、犯罪吸引机制的“预测预警预防”价值
(一)治术革新:削弱犯罪引力的迂回治理
(二)理念更新:储备型刑事政策的提出
(三)模式鼎新:犯罪的技术治理未来已到来
第六章 城市公共安全的开放式治理
一、犯罪地图的公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犯罪地图公开的价值评估
(三)犯罪地图公开的困惑反思
(四)犯罪地图公开的出路探寻
二、基于地图公开的公共安全开放式治理
(一)问题:社会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信息化挑战
(二)思路:公共安全地图的公开
(三)趋势:走向空间正义的开放式治理
(四)优化:开放式治理的基本策略
第七章 从防卫空间策略到技术治理的模式转型
一、防卫空间策略的整体性治理转向
(一)空间治理的提出:综合治理政策的空间转向
(二)空间治理的性质:综合治理政策下的整体性治理
(三)空间治理的发展:整体性治理的域外经验
(四)空间治理的嬗变:整体性治理与大数据分析的交融
二、防卫空间策略的技术治理本质
(一)技术治理的兴起
(二)技术治理的发展
(三)技术治理的特性
(四)技术治理的双重结构
(五)技术治理的两个面相
(六)技术治理非均衡发展的应对思考
三、走向空间正义:技术治理的价值取向
(一)技术穹顶下的治理隐忧
(二)技术治理应遵循空间正义理念
(三)技术治理应认真对待城市权利
(四)空间正义、城市权利在技术治理中的实现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期刊论文类
三、网络文献类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