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康德文本缩写索引
部分术语德汉对照表
第1章 鉴赏判断的无兴趣性
1.1 鉴赏判断是感性的(§1)
1.1.1 ?sthetisch不应被译为“审美的”
1.1.2 ?sthetisch应被译为“感性的”
1.1.3 感性的、认识的与逻辑的
1.2 鉴赏愉悦是无兴趣的(§2)
1.2.1 兴趣、实存与概念
1.2.2 鉴赏愉悦是不带兴趣的
1.2.3 鉴赏愉悦是不产生兴趣的
1.3 适意愉悦与兴趣相结合(§3)
1.4 善的愉悦是有兴趣的(§4)
1.4.1 有用性的愉悦带有兴趣,但不产生兴趣
1.4.2 道德善的愉悦不带兴趣,但道德判断产生兴趣
1.4.3 完善性的愉悦不带兴趣,也不产生兴趣
1.5 兴趣与三种愉悦(§5)
第2章 鉴赏判断的主观普遍性
2.1 从无兴趣性到主观普遍性(§6-§7)
2.2 主观普遍性的假定(§8)
2.2.1 感性的主观普遍性
2.2.2 感性主观普遍性的“假定”
2.3 自由和谐与鉴赏评判(§9)
2.3.1 愉悦与评判
2.3.2 Mittheilungsf?higkeit应被译为“传达机能”
2.3.3 普遍心灵状态:自由和谐
2.3.4 普遍传达机能:鉴赏力
第3章 鉴赏判断与主观合目的性
3.1 形式性的合目的性与鉴赏判断(§10-§11)
3.2 鉴赏判断、合目的性与愉悦(§12)
3.3 鉴赏判断、对象形式与主观目的(§13-§14)
第4章 鉴赏判断与客观合目的性
4.1 鉴赏判断不依赖完善性概念(§15)
4.2 依附美(§16) 75
4.2.1 康德对自由美与依附美的区分
4.2.2 依附美的“外在说”
4.2.3 依附美的“内在说”
4.2.4 依附美的“图型说”
4.3 美的理想与表达德性的人(§17)
4.3.1 美的理想
4.3.2 感性基准理念
4.3.3 德性的表达
4.3.4 反思与拓展
第5章 鉴赏判断的必然性与必然普遍性
5.1 鉴赏判断的模态(§18)
5.2 共感与必然普遍性(§19-§22)
5.3 想象力的准-生产性(“总附释一”)
5.4 反思:“美的分析论”的重构
第6章 数学崇高
6.1 从优美到崇高(§23-§24)
6.2 对外延量的感性估量(§25)
6.3 感性统摄中的时间性张力(§26-§27) 1
6.4 量的绝对概念:想象力的最大值(§26-§27)
6.5 数学崇高感:消极愉悦(§26-§27)
6.6 拓展思考:尺度选择与绝对小
第7章 力学崇高
第8章 鉴赏判断的演绎论
第9章 鉴赏判断的二律背反
第10章 美作为德性的象征
第11章 总结与拓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