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交通运输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理论与港口航道工程设计

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理论与港口航道工程设计

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理论与港口航道工程设计

定 价:¥198.00

作 者: 季则舟,张华庆,肖立敏,张金凤 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编项: 新时代海上工程技术新成就丛书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7848630 出版时间: 2021-0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56 字数:  

内容简介

  《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理论与港口航道工程设计》系统总结了我国粉沙质海岸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成果,对粉沙质海岸港口与海岸工程设计建设,以及粉沙质海岸已有港口的扩建、疏浚维护等均具有指导意义。全书共分9章:第1章介绍了粉沙质海岸界定标准;第2章系统介绍了粉沙质海岸泥沙粒径、含泥量、沉降及起动等物理特性;第3章结合典型粉沙质海岸,介绍了海岸含沙量分布、复合沿岸输沙等泥沙运动特征与规律;第4章介绍了二维、三维水沙数学模型及航道骤淤模拟研究;第5章介绍了粉沙质海岸泥沙物理模型的设计;第6章介绍了粉沙质海岸航道泥沙淤积计算、骤淤统计特性及骤淤预测方法;第7章介绍了粉沙质海岸港口布置模式、航道及防沙堤设计原则和方法等;第8章结合我国粉沙质海岸港口工程实践,介绍了不同类型粉沙质海岸的工程案例;第9章对粉沙质海岸的研究及工程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理论与港口航道工程设计》是著者及其研究团队多年理论成果和工程应用的总结,旨在为从事海岸港口工程的广大技术人员了解粉沙质海岸泥沙研究及港口航道建设*成果、进一步开展工程建设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理论与港口航道工程设计》可供从事海岸工程及泥沙研究的科研、设计、管理、建设人员等使用,也可供海岸工程专业相关院校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季则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港口环保与生态设计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海洋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水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水运学会副理事长等。长期从事海岸动力及海岸工程理论研究与工程设计。主持了50多项大中型港口航道等水运工程咨询设计工作,包括粉沙质海岸港口航道设计研究,主持完成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9项,国家设计、咨询奖8项,省部级设计、咨询一等奖15项;主持编制6部水运行业设计规范;主编《海港工程设计手册(第二版)》(上、中、下册);发表论文30余篇。张华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海洋水动力和港口航道工程领域水沙科学基础理论、工程技术研究,创建了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持研制了具有****水平的波浪-结构-地基耦合作用大科学装置,研发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河口海岸波浪、潮流、泥沙、温度和盐度多功能数值模拟软件(TK-2D)”,等等。“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规律研究”等项目获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领衔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40余篇。肖立敏,高级工程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流海岸研究所海域利用与海岛保护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海岸动力、泥沙运动基本规律和海岸工程泥沙问题研究。主持完成京唐港区和东营港区等10多个不同海岸类型港口航道的水动力与泥沙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主持或参与完成海河口、永定新河口、独流减河口等近10项河口防洪与综合治理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张金凤,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海岸动力过程与河口海岸泥沙运动机理、波浪-海床-结构物相互作用及灾害性气候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首次从介观尺度对黏性泥沙絮凝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开辟了从细观尺度研究黏性泥沙运动机理的新途径,丰富了黏性泥沙输移理论。主持和参与国家“863”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联合(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等10余项,天津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及其他省部级和横向科研课题多项。获水运建设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出版1部教材;发表论文60余篇。

图书目录

第1章 粉沙质海岸界定
1.1 地貌学海岸分类
1.1.1 基岩港湾海岸
1.1.2 平原海岸
1.1.3 河口海岸
1.1.4 生物海岸
1.2 海岸工程学海岸分类
1.2.1 淤泥质海岸
1.2.2 沙质海岸
1.2.3 粉沙质海岸
1.3 粉沙质海岸界定
1.3.1 京唐港区海岸泥沙分布特征
1.3.2 黄骅港海岸泥沙分布特征
1.3.3 粉沙质海岸定义
第2章 粉沙质海岸泥沙物理特性
2.1 粉沙的分布特征
2.1.1 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分布特征
2.1.2 表层沉积物细颗粒含量分布特征
2.1.3 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特征
2.1.4 表层沉积物分选程度分布特征
2.2 粉沙的沉降特性
2.2.1 沉降试验泥沙来源
2.2.2 沉降试验装置及试验过程
2.2.3 试验结果
2.2.4 试验结果分析
2.3 粉沙的起动特性
2.3.1 波浪作用下的泥沙起动
2.3.2 泥沙起动的界限水深
2.3.3 波流共同作用下泥沙起动
第3章 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规律
3.1 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的一般特征
3.2 含沙量横向分布
3.2.1 含沙量横向分布特征
3.2.2 不同海况下含沙量横向分布特征比较
3.3 含沙量垂向分布特征
3.3.1 潮流作用下含沙量垂线分布
3.3.2 波浪作用下含沙量垂线分布
3.3.3 波流共同作用下含沙量垂线分布
3.4 复合沿岸输沙率
3.4.1 沿岸输沙率公式
3.4.2 复合沿岸输沙率初步估算公式
3.4.3 复合沿岸输沙率试验概况
3.4.4 复合沿岸输沙率试验及参数确定/91目录
第4章 水沙数学模型
4.1 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建立及应用
4.1.1 波流共同作用下水体挟沙能力
4.1.2 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的建立
4.1.3 二维水沙模型在黄骅港的应用
4.2 三维水沙数学模型建立及应用
4.2.1 三维水沙数学模型的建立
4.2.2 粉沙质海岸航道淤积机理的模拟研究
4.2.3 粉沙质海岸航道大风骤淤三维数值模拟
第5章 泥沙物理模型
5.1 波流共同作用下泥沙物理模型设计
5.1.1 潮流运动相似
5.1.2 波浪运动相似
5.1.3 泥沙运动相似
5.2 模型沙选择
5.2.1 平面与垂直比尺
5.2.2 底质分布特征
5.2.3 模型沙选择
5.3 动床模型构建
5.3.1 模型布置与控制量测系统
5.3.2 模型制作
5.3.3 动力要素确定
5.4 航道骤淤物理模型试验验证
5.4.1 潮汐潮流验证
5.4.2 风暴潮大浪航道骤淤验证
5.5 航道骤淤物理模型试验案例
5.5.1 深水航道口门防波挡沙堤布置研究主要方案
5.5.2 深水航道建设初期,风暴潮条件航道防淤减淤措施研究
5.5.3 深水航道建设初期,平常浪条件航道防淤减淤措施研究
5.5.4 较长水文年系列航道淤积物理模型试验
第6章 粉沙质海岸航道泥沙淤积的预报
6.1 航道泥沙淤积计算
6.1.1 三层模式计算
6.1.2 考虑复合沿岸输沙的航道淤积预测计算
6.2 骤淤统计特性及骤淤预测
6.2.1 骤淤统计特性
6.2.2 基于“有效风能概念”的骤淤预测
第7章 粉沙质海岸港口航道设计
7.1 粉沙质海岸港口布置模式
7.1.1 粉沙质海岸泥沙淤积特点
7.1.2 粉沙质海岸港口布置模式
7.2 设计骤淤重现期及防治标准
7.2.1 航道骤淤重现期
7.2.2 骤淤防治标准
7.3 航道设计
7.3.1 航道通航标准
7.3.2 确定考虑骤淤影响的航道通航标准的原则
7.3.3 最大允许骤淤强度
7.3.4 粉沙质海岸港口航道参数设计
7.4 防沙堤设计
7.4.1 防沙堤布置
7.4.2 防沙堤长度
7.4.3 防沙堤高程
7.4.4 防沙堤间距
7.5 粉沙质海岸港口减淤设计准则
第8章 工程应用
8.1 黄骅港工程
8.1.1 港口概况
8.1.2 环境动力条件
8.1.3 海岸地貌特征
8.1.4 泥沙环境
8.1.5 煤炭港区一期工程淤积状况
8.1.6 煤炭港区外航道整治工程
8.1.7 综合港区防波挡沙堤及航道设计方案
8.1.8 工程实施效果
8.2 唐山港京唐港区工程
8.2.1 港口概况
8.2.2 环境动力条件
8.2.3 海岸地貌特征
8.2.4 泥沙环境
8.2.5 航道减淤工程实施方案
8.2.6 工程实施效果
8.3 潍坊港工程
8.3.1 港口概况
8.3.2 环境动力条件
8.3.3 海岸地貌特征
8.3.4 泥沙环境
8.3.5 防波挡沙堤及航道设计方案
8.3.6 工程实施效果
8.4 东营港东营港区工程
8.4.1 港口概况
8.4.2 环境动力条件
8.4.3 海岸地貌特征
8.4.4 泥沙环境
8.4.5 防波挡沙堤及航道设计方案
8.4.6 淤积预测
8.5 东营港广利港区工程
8.5.1 港口概况
8.5.2 环境动力条件
8.5.3 海岸地貌特征
8.5.4 泥沙环境
8.5.5 防波挡沙堤及航道设计方案
8.5.6 淤积分析
8.5.7 工程实施效果
……
第9章 展望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