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12 月,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疼痛与康复原本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为什么会走到一起?这要从这两个医学术语的内涵说起。疼痛主要指慢性疼痛,特别是指肌肉骨骼系统的慢性疼痛,而康复医学是对各种疾病的功能障碍进行处理的临床医学分支,又称为功能医学,肌骨系统的慢性疼痛大多数会影响功能;同时,物理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对慢性疼痛有比较好的疗效,正因为如此,慢性疼痛患者很多会到康复理疗的门诊治疗。康复在中国台湾被称为“复健”,而“复健”的定义中就包含肌骨疼痛的医疗术,更说明了疼痛与康复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患者康复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疼痛问题,如脑卒中后偏瘫肩痛、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截肢后疼痛以及肿瘤康复期的各种疼痛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康复医师进行正确规范的处理,这也是考验康复医师临床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现代康复医学发达的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慢性肌骨疼痛的处理,康复医师是主力军。在美国康复医学的亚专科中,就专门有“painmedicine”的亚专业,接受训练者康复医师占多数。相对于麻醉疼痛医师,康复医师对慢性疼痛的处理手段更加多样化,不但有注射治疗,同时还有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指导,不但处理疼痛本身,而且更加关注患者的功能恢复,符合现代医学的整体观。 在西方国家,患者有慢性肌骨疼痛情况,大多会先去康复门诊。康复医师会首先给予物理治疗或注射治疗,并给予功能训练的指导。在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会转介到骨科等手术科室进行手术治疗。而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情况恰恰相反——患有肌骨疼痛的患者大多数会选择去骨科就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康复医学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学科,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康复只是针对如脑卒中瘫痪此类疾患,不知道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肌肉骨骼疼痛疾病同样也有很好的疗效;其次,中国大多数骨科医师没有接受过正规康复医学的训练,不知道康复医学的这么多非手术治疗手段会对患者有帮助,所以给患者的选择是要么开药,要么开刀,并没有把这些患者转介到康复科就诊,无形中也造成了过度医疗;后,很多康复医师并不具备准确诊断和处理慢性肌骨疼痛的能力和手段,打铁还要自身硬,即使患者上门就诊,也没有能力解决患者的问题,这就导致大量的肌骨疼痛患者寻医无门,得不到规范的治疗。 中国目前的临床诊疗科目还有疼痛科,2007 年起发展迅速,主要的因素是有非常广大的患者基础。疼痛科目前主要的来源是麻醉医师。毋庸讳言,麻醉医师的技术是非常优秀的,非常值得康复医师学习,但在整体管理肌骨疼痛患者方面还应该吸收康复医师的经验。所以,届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年会主题是“康复向疼痛学习技术,疼痛向康复学习理念,交叉融合,共同提高”。疼痛康复与疼痛科在临床工作中有交叉的方面,但也各有所侧重,疼痛康复更加侧重肌肉骨骼系统等影响患者功能的慢性疼痛,以及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疼痛问题;疼痛科则需要处理各种难治性疼痛,如癌痛、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在治疗手段上,疼痛康复医师应以超声或C 形臂引导下精准注射或射频等治疗为主,不提倡开展椎间孔镜等技术,除非是骨科医师出身,接受过正规的培训才可开展这项技术。 中国的疼痛康复发展在与世界先进的疼痛康复理念和技术接轨的同时,不能忘记祖国医学这个宝库。中医骨伤科和针灸在治疗肌骨慢性疼痛方面留下了宝贵经验,包括中医的传统正骨手法、针灸、小针刀、银质针以及中药的内服外用等。这些治疗方法解决了很多肌骨疼痛患者的疾患,应该使这些治疗加上科学的手段,精准治疗,提高疗效,避免并发症。 疼痛康复发展任重而道远,中国康复应该补上疼痛康复这一课,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之路是我们每一位疼痛康复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广大患者之福。 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毕 胜 2020 年3 月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