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生活时尚育儿/成长家庭教育高校教师过度劳动问题研究:理论与现实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问题研究:理论与现实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问题研究:理论与现实

定 价:¥86.00

作 者: 刘贝妮 著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3070881 出版时间: 2020-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字数:  

内容简介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当今时代,高校教师面临着更高的职业要求、更繁重的工作任务等,过度劳动现象日益凸显。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工时制度的特殊性(如不用坐班、有寒暑假等)又使社会大众对其工作投入产生疑问,从而形成一种现实的冲突。本书通过文献分析找到研究的着力点,综合运用归纳法与演绎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教师过劳成因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研究,以期通过合理的相关学术制度的设计、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确定、良性的学术竞争氛围的营造构建健康学术职业生态,保持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刘贝妮,1988年8月生于哈尔滨,2018年1月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任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适度劳动研究分会理事,美国管理学会(AOM)会员,Asia Business Management等SSCI期刊匿名审稿人,中能国源(北京)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FESCO(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社会评价培训组织行业专家。近年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Industrial Management Data Systems、《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等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次,出版著作1部,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获国*级奖励2项。代表性论文《高校教师工作时间问题研究》被搜狐、腾讯、网易等主流媒体及公众号全文转载,累计点击量1000余万次。目前,致力于健康组织管理实践的研究。

图书目录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源起
1.1.1 为什么研究过度劳动
1.1.2 为什么选择高校教师
1.2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
1.3.2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1.3.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3.4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1.4 研究的问题意识
1.5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框架
1.6 可能的创新点
1.6.1 综合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解释高校教师过劳问题
1.6.2 发现并构建高校教师过劳形成机制框架
1.6.3 首次探究高校教师劳动强度问题,构建适度劳动均衡模型
1.6.4 首次对高校教师过劳状态进行测算,推动我国特殊群体过劳的研究进程
第2章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相关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辨析
2.1.1 过度疲劳、过度劳累与疲劳蓄积
2.1.2 过度就业
2.1.3 职业倦怠
2.1.4 工作压力
2.2 过度劳动研究文献梳理
2.2.1 过度劳动内涵
2.2.2 过度劳动成因
2.2.3 过度劳动类型
2.2.4 过度劳动测量
2.2.5 过度劳动后果
2.2.6 过度劳动防治措施
2.2.7 过度劳动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3 过度劳动研究文献述评
2.4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研究文献梳理
2.4.1 高校教师工作时间研究
2.4.2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形成机制
2.4.3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效应研究
2.4.4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对策研究
2.5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文献述评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理论分析
3.1 劳动力供给时间视角——劳动力供给相关理论
3.1.1 劳动力供给理论
3.1.2 生命周期劳动力供给理论
3.1.3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劳动力供给
3.2 劳动力供给场所视角——高校劳动力市场相关理论
3.2.1 高校内部劳动力市场
3.2.2 高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3.2.3 高校劳动力市场锦标赛制度
3.2.4 高校劳动力市场行政化
3.3 劳动力供给质量视角——人力资本相关理论
3.3.1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3.3.2 人力资本价值理论
3.3.3 技术变迁理论
3.3.4 资源保存理论
3.4 劳动力供给过程视角——工作/家庭相关理论
3.4.1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
3.4.2 工作/家庭边界理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形成机制分析
4.1 高校教师群体特征与工作特征分析
4.1.1 与普通劳动者相比的群体特征
4.1.2 与其他知识工作者相比的工作特征
4.2 宏观层面成因——PEST视角下象牙塔里的艰辛
4.2.1 政策环境的影响
4.2.2 经济环境的影响
4.2.3 技术环境的影响
4.2.4 社会文化的影响
4.3 中观层面成因——内部劳动力市场制度偏颇与权利错位
4.3.1 学术人才年轻化的偏好
4.3.2 具有锦标赛色彩的晋升制度
4.3.3 回报不完全的薪酬水平
4.3.4 行政化的介入与干扰
4.3.5 缺乏保护的时间权利
4.4 微观层面成因——高校教师个体偏好差异与偏好依存
4.4.1 个体决策的偏好差异
4.4.2 个体行为决策中的攀比效应
4.4.3 双重身份、多元角色与目标冲突
4.4.4 家庭分工与工作/家庭关系
4.4.5 其他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个人特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高校教师过劳状况、特征与成因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设计
5.1.1 调研工具:问卷的编制与说明
5.1.2 调研过程:数据收集与样本分布
5.1.3 基本判断:研究假设的提出
5.2 我国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基本状况
5.2.1 样本基本情况
5.2.2 我国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总体状况
5.2.3 基于个人基本信息的高校教师过劳分析
5.2.4 基于组织内身份特征的高校教师过劳分析
5.3 我国高校教师过度劳动成因的实证检验
5.3.1 研究变量的选取与解释
5.3.2 研究方法与研究假设
5.3.3 回归方程的构建
5.3.4 回归方程的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校教师过劳的再审视与应对措施
6.1 高校教师劳动强度探析
6.1.1 经济学科研究劳动强度的现实困难
6.1.2 高校教师劳动强度的规范性思考
6.1.3 基于劳动强度的高校教师适度劳动均衡模型构建
6.2 基于劳动时间的高校教师过劳客观状况
6.2.1 分行业过劳率与过劳程度
6.2.2 分职业过劳率与过劳程度
6.2.3 高校教师的过劳率与过劳程度
6.2.4 基于劳动时间的高校教师适度劳动均衡模型构建
6.3 缓解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三级体系架构
6.3.1 宏观层面:战略引导层
6.3.2 中观层面:要素支持层
6.3.3 微观层面:价值驱动层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的不足
7.3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高校教师工作状态与职业健康调查问卷
附录Ⅱ 全自变量多响应回归结果
附录Ⅲ 按行业分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
附录Ⅳ 按职业分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
附录Ⅴ 各国生师比情况统计表(2016年)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