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中国特色空间规划的基础分析
第一章 中国特色空间规划的思想基础
一、现代化规划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理想主义
(二)理性主义
(三)人本主义
(四)生态思想
(五)实用主义
二、中国传统规划思想
(一)体现礼乐制度
(二)鲜明治国导向
(三)统筹城乡发展
(四)道法自然思维
(五)功能分区传统
三、马克思主义的空间规划观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市思想
(二)新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城市思想与规划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空间规划观的理论特点
四、小结
第二章 中国特色空间绘画的科学基础
一、学科的概念与分类
(一)学科是联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二)我国学科设置制度与现状
(三)“空间规划”学科的知识体系
二、梳理空间规划学科基础的重点与难点
三、空间与空间规划的本质
四、空间规划的“空间类”学科群
五、空间规划的“规划类”学科群
六、小结:一项刚刚起步的工作
第三章 中国特色空间规划的制度基础
一、“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横向体系结构
(一)政治制度
(二)经济制度
(三)文化制度
(四)社会制度
(五)生态制度
二、“央地互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纵向运行结构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
(二)公共政策过程
第四章 中国特色空间规划的价值基础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二)坚持党的领导
(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二、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合理配置空间要素
(二)推动创新要素集聚
(三)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治理体系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发挥人民主体作用
(四)提升空间供给水平
四、坚持全局观念
(一)坚持公共利益导向
(二)彰显”大空间”理念
(三)构建“广协同”机制
五、坚持战略引领
(一)体现国家战略导向
(二)落实国家战略部署
(三)提升国家战略能力
六、坚持法治思维
(一)完善空间规划的法律体系
(二)提高主控空间要素的法定化水平
(三)强化空间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下篇 中国特色空间规划的沿革逻辑
第五章 中国空间规划的沿革历程
一、20世纪50~70年代:服务计划经济的工程手段
(一)时代背景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三)“二五”到“四五”(1958~1975年)
(四)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
(五)改革开放前的空间规划
二、20世纪80~90年代:促进经济发展的技术工具
(一)时代背景
(二)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城市规划的复兴
(三)“七五”到“九五”(1986~2000年)
(四)改革开放初期的空间规划体系
三、21世纪前十年:服务市场繁荣的公共政策
(一)时代背景
(二)“十五”计划(2001~2005年):两规扩容、多规并举
(三)“十五”规划(2006~2010):多规)中突、体系混乱
(四)多规混杂的空间规划体系
四、近十年来:协调空间资源的配置平台
(一)时代背景
(二)“十二五”规划(2011 2015年):喜耕叉争夺、尝i趣晗
(三)“十三五”规划(2016年至今):新时代、新理念、新体系
(四)央地关系动态调整下的空间规划体系
第六章 中国空间规划的现状和问题
一、新时期我国当前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要求
二、当前各类空间规划的内容和特点
(一)发展规划
(二)城乡规划
(三)国土及资源规划
(四)生态环境规划
(五)基础设施规划
三、当前空间规划体系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现行空间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
(二)空间规划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七章 中国特色空间规划的转型逻辑
一、思想的流变
(一)从规划管理到空间治理
(二)从工程技术到协同平台
(三)从以地为纲到以人为本33l
二、学科的重构
(一)规划目标扩容.浅谈宏微观知识体系悖论
(二)规划手段更新,简析“为人着想”与“以人为本”
三、制度的转型
(一)产权制度系统改革——重识空间价值
(二)空间利用制度改革——再造规划流程
(三)实施保障制度改革——重塑央地关系
四、价值的革新
(一)价值观语境:多元与包容
(二)价值观路径:效率与公平
(三)价值观目标:平衡与充分
第八章 中国图个啥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目标层:以“四化同步”全方位汇聚^民鞴感
二、理念层:树立“底线、战略、统筹、平台、协同”思维
三、路径层:五层级空间规划体系
(一)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层面
(二)省级空间规划层面
(三)市县、乡镇空间规划层面
(四)村庄规划层面
四、实施层:理顺“三横四纵”的规划实施机制
(一)定位:以规划体系落实国家战略
(二)定性、定构、定界:以用途管制分区配置发展权
(三)定质、定量:以发展指标分配安排发展量
(四)定序、定财:以名录边界划定确定发展单元
五、保障层:“两大体系”构成的规划保障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