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章 概述 1
**节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2
一、研究现状 2
二、存在问题 5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7
一、研究内容 7
二、研究方法 8
参考文献 10
第二章 本溪组含铝岩系的地质背景 16
**节 铝土矿化的地质背景 16
一、铝土矿化的基本条件 16
二、铝土矿在地史时期的分布 17
第二节 华北陆块构造和沉积特征 19
第三节 华北陆块晚古生代古气候特征 22
一、赤道和热带常湿生态域 22
二、热带和亚热带夏湿生态域 23
三、亚热带沙漠生态域 23
第四节 华北陆块南部晚古生代沉积特征 23
一、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溪组(C2—P1b) 24
二、下二叠统太原组(P1t) 25
三、中二叠统山西组(P2s1) 25
四、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2x2) 26
五、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3s1) 26
参考文献 27
第三章 本溪组含铝岩系的地质特征 31
**节 含铝岩系产状和形态特征 31
第二节 含铝岩系矿物成分特征 32
一、含铝岩系的岩性 32
二、铝土质泥岩的矿物学特征 33
三、豆鲕(碎屑)状铝土矿的矿物学特征 41
四、含铝岩系垂向上的矿物变化特征 49
五、含铝岩系平面上的矿物变化特征 71
六、含铝岩系矿物学的总体特点 74
第三节 含铝岩系结构构造特征 75
一、含铝岩系的结构特征 76
二、含铝岩系的构造特征 80
第四节 含铝岩系的化学成分特征 88
一、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91
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92
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98
参考文献 99
第四章 本溪组含铝岩系的物质来源 100
**节 岩溶型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的不同认识 100
一、国外岩溶型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的不同认识 100
二、华北陆块南部岩溶型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的不同认识 101
第二节 本溪组含铝岩系的物源区和物源 104
一、样品采集 105
二、分析结果 114
三、物源区 124
四、物源 135
参考文献 136
第五章 本溪组含铝岩系的沉积和构造环境 142
**节 焦作地区本溪组原始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方式 142
一、地层和岩性特征 142
二、物源区 149
三、搬运和沉积方式 151
第二节 华北陆块东南部含铝岩系原始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方式 157
一、含铝岩系的原始沉积物恢复 157
二、含铝岩系原始沉积物的沉积时代 158
三、含铝岩系原始沉积物组成的差异 161
四、搬运和沉积方式 172
第三节 含铝岩系原始沉积物的沉积环境 174
一、焦作地区原始沉积物的沉积环境 174
二、华北陆块东南部原始沉积物的沉积环境 175
第四节 含铝岩系原始沉积物的构造环境 177
参考文献 181
第六章 本溪组含铝岩系下伏的古岩溶 187
**节 含铝岩系下伏古岩溶的发育条件 187
一、岩性条件 187
二、地貌条件 190
三、构造条件 193
四、气候条件 194
五、植被条件 194
六、土壤条件 195
第二节 含铝岩系下伏古岩溶的基本特征 195
一、古岩溶的识别 195
二、古岩溶的个体形态 199
三、古岩溶的形态组合 204
四、古岩溶塌陷 207
第三节 含铝岩系下伏古岩溶的类型 213
第四节 含铝岩系下伏古岩溶的期次 214
一、晚奥陶世—早石炭世古岩溶 214
二、晚石炭世—中三叠世古岩溶 215
三、中新生代古岩溶 218
第五节 含铝岩系下伏古岩溶的水循环 224
一、本溪组沉积时期的古岩溶水循环 225
二、中新生代的古岩溶水循环 228
参考文献 229
第七章 本溪组含铝岩系的形成过程 233
**节 含铝岩系的矿物成因 233
一、土壤化学基本理论 233
二、富铁铝化作用形成的矿物和剖面特征 238
三、还原作用形成的矿物和剖面特征 239
第二节 含铝岩系的组构成因 244
一、豆鲕 244
二、碎屑颗粒 250
三、块状构造和纹层状构造 251
四、浸染状构造 252
五、网状构造 252
第三节 含铝岩系的岩性序列成因 253
一、海平面变化对含铝岩系岩性序列的影响 253
二、古岩溶对含铝岩系沉积序列的影响 258
第四节 含铝岩系的形成阶段 260
一、本溪组沉积时期 260
二、本溪组沉积后至中三叠世 262
三、中新生代 263
第五节 含铝岩系的形成模式 263
参考文献 266
第八章 结论 269
附表 275
附图1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