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序
自序
引言 古今中外论风水
第一章 理想风水模式
一、一个无所不在的模式
二、理想风水模式的基本结构特征
(一)围护与屏蔽
(二)界缘与依靠
(三)隔离与胎息
(四)豁口与走廊
(五)小品与符号
第二章 绝非偶然的同构——源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图式
一、中国人心目中的仙境和神域模式
(一)昆仑山模式
(二)蓬莱模式
(三)壶天模式
二、艺术家心目中的理想景观模式
(一)陶渊明模式
(二) 丘壑内营——中国山水画中的理想景观模式
(三)统计心理学的理想景观模式
(四)风水表达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理想图式
第三章 从土拨鼠到鲁滨逊——择居的本能
一、动物择居的启示
二、从鲁滨逊的择居看人的择居天赋
第四章 中国原始人类满意的栖息地模式——理想风水之原型
一、从森林到森林草原——景观吉凶意识的进化史观
(一)庇护
(二)狩猎
(三)空间辨析和探索
(四)捍域
二、中国原始人类满意的栖息地模式——理想风水的原型
(一)围合与尺度效应
(二)边缘效应
(三)隔离效应
(四)豁口和走廊效应
三、关于风水小品
(一)关于风水亭、塔之类
(二)关于门、牌坊、照壁之类
(三)关于风水树与风水林
第五章 中国农耕文化的盆地经验对风水模式的强化
一、跨文化比较——风水模式的强化特征
(一)“ 盒子中的盒子”——强化的庇护特征
(二)“ 重”关“ 四塞”——强化的捍域特征
二、关中盆地——文化定型时期对风水模式的强化
(一)关中盆地——联结生物与文化基因的桥梁
(二)关中盆地—— 一个具有庇护与捍域战略优势的农耕领地
(三)从“ 肥遁”到“ 利西南不利东北”——逃跑的战略优势
(四)从“ 辰”“ 涣”到“ 禁林,吉”——关中盆地的灾害效应
三、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盆地经验——风水模式的再强化
(一)关中盆地伴随中华民族文化之成熟
(二)盆地作为中国农耕领地的普遍性
(三)盆地经验与中国农耕文化的生态节制机制
(四)“ 逐鹿中原”与“ 桃花源”模式
第六章 “风水说”关于景观吉凶意识的解释体系
一、哲学解释体系
二、技术和“ 民信”解释体系
结 语
参考文献
索引